第六部分 16(3)

“没错,就是缺乏理论深度。换一种说法,换一种说法。”

“个体是指一个人对自我行为和心理动机的一种理想的、浪漫主义的阐发。有时阐发得过了分,不符合实际,那就成了个人主义。”

“多么聪明的分析啊!可见‘自我’、‘主体’和‘个体’这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你自己一下子全分析出来了。很清晰、很透彻。”

“季老师,您是不是特有成就感,特觉得我孺子可教……”

“不敢——”

“我可以进一步问你一个问题吗?”彩虹笑着说。

“说吧。”

“请问主体和对象究竟是什么关系?在现实的重压下,作为主体的我们还能够行动,还有勇气阐释吗?”

季篁微微扬眉:“当然能。”

“莎士比亚说: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

“彩虹,这句话的关键词是‘no to be’。人活于世,争取的不过是一个身份,身份给了我们安全、给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季篁淡淡地说,“而我们所要做的,是抵抗身份带来的种种诱惑。要勇于not to be。”

Not to be!

这话很抽象。彩虹怔怔地看着他,脑子乱了,有点跟不上。

“那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没有确切的关系,只是一些位置的总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