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爱(12)

摄影内部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着两套审美体系:艺术的和大众的。两种审美体系同时享用着摄影,同时丰富着摄影。两方虽有争论,但并不妨碍各自在自己的领域独立发展。无论那些晦涩的艺术类摄影作品有多么重要,都无法改变人们对朴素家庭照片的热爱,我们拍摄自己和家人的纪念照片——用我们擅长的,并不艺术的,非专业的方式。这种作品更多是被装到框子里,摆放在家中,而不是放大到极端的大尺寸成为拍卖行或画廊中高价的艺术品。显然,此种摄影很好地调和了艺术与非艺术、精英影像与世俗影像之间的分界,并奇异地让两者同时并存。虽然一群自诩专业的艺术界人士掌握着当代影像的权威语境,这个艺术语境包括批评理论家、收藏家、博物馆经理人、画廊负责人等一系列代表“艺术界”的人们。他们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有着高级的品位和审美情操,一张摄影作品具不具备艺术性大都是他们界定的,但那些艺术界的专家们也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好的摄影作品很可能是自己家相册中的一张老旧的亲人照片。朴实无华的挚爱之人的照片很可能不是艺术品,但它们存在的意义和对摄影美学的贡献却和好的艺术品一样重要,它们具有了另外一种美的价值。艺术家思考的问题是哲学性的,他们眼中的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老百姓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审美哲学,拍一张照片和看一张照片对于很多人而言无须那么多形而上的艺术观点和学术理论,因为单纯的视觉美而按动相机快门更无须为此感到自责,因为大部分人根本就对一小群艺术界精英决定出的那种“美”毫无兴趣,怀揣着这种简单哲学的人们反而找寻到了一个对于摄影而言最为重要的问题的答案:我们为什么而拍照?

在数字化的今天,拍照留念已经成为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照相机几乎代替了我们的眼睛,在世界各地拍到的纪念照通过数据线方便地导入电脑的某个硬盘中,堆砌在数字的文件夹里,就此结束了自己的使命。这些不被观看的照片让家庭照片的价值大打折扣。传播并且引发观看者的视觉回馈,这本应比记录更为重要。拍下来——观看——收藏——反复观看,这个过程带着时间的魔力,最终促成了一次完美的摄影之旅。而在今天的数字时代,这一旅程被无限压缩,人们不再去观看照片,而将乐趣仅仅放在了拍摄照片上,拍摄纪念照成了许多人为了拍而拍的行为,摄影的情感部分被剔除了,也因此失去了它本应有的魅力。

今天,家庭相册渐渐成了一个家庭中的稀缺物件。在我小的时候,我家有六七本家庭相册,它们成了我最宝贵的私人收藏。而当我长大后,家里的相册却再也没有增加,所能反复观看的只有那几本而已,它们在很多场合被拿出来反反复复地观看和解读,每次观看都有全新的感悟,总像第一次观看时那般新鲜。当拍摄变得更加便捷,当人们可以简单轻易地得到一张照片的时候,当初这种珍藏家庭纪念照的方式反倒让人回味。甚至,连展示照片的方式都改变了,照片不再放入相册和相框里,而是放到了一个可以连接电源的平板电脑中,它类似于我们电脑的屏幕保护程序,好像放幻灯片一样,可以反复轮回播放数千张照片。商家的策略是让这种电子相册成为时髦的装饰品而不是人脑记忆的容器,快速变换的电子相册带着花哨的动画效果和煽情的音乐,打乱了将照片捧在手中仔细凝视的那份宁静。长时间带着细致入微的态度来观看一张照片,这是一个古典式的审美过程,它让我们明白:对于一张挚爱之人的照片而言,观看几乎等于全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