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4)

为了加速电动车时代的来临,2014年6月,马斯克又做了一件疯狂的事:本着“开放源代码运动的精神”,特斯拉将公开所有的专利,允许其他公司,包括竞争对手使用其知识产权,从而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的使命是促进可持续交通的未来,如果因为知识产权问题而禁止他人,那将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当然,特斯拉此举并非慈善,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和创新者,特斯拉本身也将得益于一个更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的理念:竞争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游戏,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和超越,来开拓能够共赢的新市场机会。

“杞人忧天”

太空曾是马斯克儿时的梦想,他12岁那年,便卖出了一个由自己编程的太空电脑游戏。2002年,马斯克在离开PayPal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特斯拉,而是创立了SpaceX。

当时,马斯克发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居然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登陆火星计划,他对政府的不作为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于是决定自己来做这件事。将 PayPal卖给eBay之后,作为最大的个人股东,马斯克从中赚到了 1.7亿美元。而这之后,他掏出1亿美元成立了SpaceX,开发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太空火箭技术,其终极目标是,在20到30年之后,能够把人类送往火星。

成立SpaceX之后,马斯克最初的计划是从俄罗斯购买用洲际导弹改装成的运载火箭,在亲自跑了几趟俄罗斯之后,马斯克发现,俄罗斯人的火箭工业是“用伏特加来当燃料”的,实在不靠谱。于是他决定放弃“外包”的捷径,开始自己研发运载火箭。马斯克最好的朋友听到这个消息,都觉得他简直是疯掉了!

而马斯克则在“内包”的路上一直走了下去,甚至也顺便革了不少美国供应商的命。当美国铝业公司(Alcoa)试图对SpaceX使用的燃料箱顶罩加价时,马斯克觉得这是“来俄罗斯人那套”,他于是决定干脆自己生产燃料箱顶罩。目前,SpaceX运载火箭有超过70%的部件是由自己的工厂直接生产制造,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发射火箭的成本。在航天飞机退役之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把一部分火箭发射的任务外包给了SpaceX。前不久,SpaceX还为中国发射了亚洲6号同步轨道通信卫星。

1969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人类登上了月球及互联网诞生。过去四十余年间,科技的发展基本都体现在互联网和通信等“内向性”领域中,而在太空探索等“外向性”领域中,却鲜有惊天动地的重大突破。

由于发展太空技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集中的资源和动员能力,历史上的太空计划基本都是由国家机构直接发起和资助的,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等。而SpaceX则旨在利用自下而上的民间力量、私营化的商业运作来推动太空事业的发展,去政府化、去中心化已经成为太空产业的未来趋势。

正如特斯拉颠覆了几十年未有大变局的汽车行业,SpaceX同样搅动了几十年几乎停滞不前的太空产业。“不仅20世纪60年代的火箭技术还在沿用,甚至20世纪60年代的火箭引擎也还在使用!”2014年10月发射时发生的爆炸事故便是轨道科学公司(Orbital Sciences Corporation)将苏联20世纪60年代剩下来烂在仓库里的一批旧火箭引擎挖出来翻新后重新使用的结果。

而SpaceX则坚持研发核心技术,采用先进的“摩擦搅拌”焊接工艺(苹果电脑也使用了同样的焊接工艺),可以保证火箭结构需要的高应力强度,同时大幅度降低边角料的浪费。SpaceX自主研发的“隼”式(Merlin)火箭引擎,是目前世界上推重比最高的火箭引擎。

而SpaceX真正的颠覆性技术,是可回收重复使用火箭。目前的多级火箭技术,箭体在每次发射之后都会坠入大气层焚毁,而发射火箭的大部分成本,都在一次性使用的引擎和燃料箱等基础结构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