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扎克伯格:“第三大国”领袖(1)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创办并领导的Facebook如今已经拥有超过1 0亿用户,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也是继中国和印度之后的“第三大国家”。社交网站之所以崛起,在于互联网释放了人类的两个基本需求:一是作为有自由意志的符号动物,人要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二是作为社会的动物,人要和别人建立连接。

而Facebook之所以能成为社交网站里的翘楚,又有几个比较核心的原因:首先,Facebook是真人社交网络平台;其次,在2007年后,Facebook做了开放平台;最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Facebook拥有一个如斯多葛主义代表人物、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一样的领导人——马克·扎克伯格。

许多人对马克·扎克伯格的印象最早来自电影《社交网络》,这部影片改编自本·麦兹里奇(Ben Mezrich)的小说《意外的亿万富翁:Facebook的创立,一个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故事》。单从名字上看,这部小说有迎合好莱坞的偏好之嫌——无论性还是金钱,每一个要素都能激发观众肾上腺素的分泌。

这部影片追溯了Facebook的起源,影片中的扎克伯格被描绘为一个天才黑客,他失恋后入侵了学校系统,为的只是盗取漂亮女孩的个人资料,最后种豆得瓜,误打误撞成就了后来的Facebook。

这部影片贬毁了扎克伯格的声誉,仿佛他是一个自负、靠背叛亲友来获取性、金钱和权力的坏孩子。这部影片的影响非常广,以至于在影片播出的2010年,当扎克伯格向新泽西的几所公立学校捐赠一亿美元时,也被人们误解为不过是借此来挽回他败落的名声,尽管事实的真相是,这些捐赠是扎克伯格很早就计划采取的行动。

这种贬损并不完全来源于本·麦兹里奇,还来源于Facebook曾经的联合创始人——因利益问题和扎克伯格分道扬镳的他向麦兹里奇提供了素材。所以电影《社交网站》终究是戏剧而不是历史,其中蕴含的潜台词是:经商的敌不过搞技术的,做销售的敌不过做产品的,混华尔街的敌不过混硅谷的,穿西装、皮鞋、打领带的敌不过穿T恤、牛仔和拖鞋的。

扎克伯格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2013年9月,我访问了Facebook总部,采访了扎克伯格。当然,我也曾多次与前面提及的那位联合创始人交往,对比两者的印象,我更相信扎克伯格是一个新时代的马可·奥勒留,或者一个斯多葛主义者。

创业精神&斯多葛主义

斯多葛主义是一种很朴实的哲学,谁都能听得明白,谁都可以去践行,因此这种哲学体现了一种非常强的穿透力,它的代表人物上可至至高无上的国王,下可至处于社会底层的奴隶。

兴起于古希腊后期的斯多葛主义更加关注个人,它强调人内心的自由,强调人要对自己负责,不能因为外面的世界黑暗、腐败就随波逐流——这继承了苏格拉底追求德性生活的信念。因此,马可·奥勒留虽然是皇帝,拥有大权,但他没有因此堕落于声色犬马之中或者滥用权力。

放眼看世界,斯多葛主义者又有很浓的世界主义情怀,在他们看来,人从生物学意义上都属于同一属类。马可·奥勒留做皇帝时,他的版图已经远远超过狭小的城邦,而成为一个横亘欧亚非的强大帝国,此时斯多葛主义强调人一旦找到了内心的自由,无论走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就都可以成为人。

在斯多葛主义者眼里,世界是个人控制不了的,个人能控制的只有自己内心的灵魂,所以马可·奥勒留虽然贵有天下,却过着严于律己的苦行僧式的生活。这种对个人德性极致的追求,也使马可·奥勒留注定生活在高处不胜寒的孤独里。他不时就反思自己的言行,并将这些反思和自己的哲思写成箴言,留给自己。这本箴言录本来只有一位读者——孤独的皇帝马可·奥勒留,但后来被他的朋友保存了下来,成为流传于世的《沉思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