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就在眼前(2)

没有人能够看到三年后将是什么新的社交应用取代微信,也许微信本身的活力催逼它自身不断革命,就像谷歌(google)至今依然维持着搜索界的霸主地位,但它是以不断变化以及不断扩展边界,如收购YouTube和摩托罗拉来维系其霸主地位的。我们已经看到,腾讯和微信正在做同样的事情。因此,我觉得主导中国的社交软件在可见的未来仍然是微信,如果他们将口号“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贯彻到底,他们将维持霸主地位。即使如此,我们依然很难预测三年后微信将变成什么样子。

我个人对未来一向持乐观态度,当然这种乐观是有限的乐观。首先,一部分人将被技术异化,这部分人数可能不少。自身缺乏意志力的人,很难不将大把的时间浪费在社交应用带来的那些泡沫和垃圾上,但我们不必为此悲观,因为在移动网络之前有同样多的人迷恋网游,无论是买得起电脑的还是买不起电脑的,买不起电脑就去网吧。迷恋电子游戏的人没有成为废柴,将来,迷恋社交网络的人也不会成为废柴。在电子游戏兴盛之前,有一部分人迷恋电视,这种人在美国被称为“沙发土豆”,通常处于下层或中下层,肥胖,不爱运动。

移动网络不过是未来多数事物被非物质化的前奏。现在,照相机几乎消失了,手表也几乎消失了——除了少数戴名表展示身份的,电视也正在消失,有人担心纸质书将要消失,图书馆部分开始消失。未来呢?可以想象,信息获取的方便将使得医生和医院消失,我们每个人配备智能诊断设备,自己做自己的医生,自己为自己开药方,甚至可以凭借类似3D打印机的设备自己给自己制药,而所有这些设备也许就是一部手机或者更加先进的东西。你的生活用品部分可以自己制造,另一部分通过网购。而彼时的网购也将不同于现在,比如没有人为你送货上门,你需要的只是制造货物的程序,靠购买得到。

既然一切那么方便,我们还需要工作吗?需要。那时,多数人将从事服务行业,那真是人人为人人服务的时代。我很难想象我们将为他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因为十年、二十年之后,世界将变得“面目皆非”,没有人能够做出准确的预言。

但有一点不会变化:我们还将需要交流。那时,你打开最好的社交网络,跳出来的一定是关于谁谁的八卦立体影像,或者随便什么最新潮的八卦媒介。我们将以什么样的人作为八卦对象呢?这也是一个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