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的神话(1)

什么是智商

我们常说这个人聪明那个人好笨,在微博这种乱糟糟、群言无忌的地方,甚至经常辱骂对方是“脑残”。在不进入认真讨论的语境下,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聪明或不聪明、智商是否足够高,以及智商是什么,是不言自明的事。

其实,智商是什么,就像什么是美,并不容易说清楚,或者,干脆说不清楚。

智商,英文简称IQ,全称Intelligence Quotient,这个概念是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斯特恩创造的。最早测试智商的考试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他的学生西蒙在1905年设计出来的,那时更强调语言能力。比纳的智商定义大约是心智年龄,如果一个正常人的心智年龄与其生理年龄相等,他的智商就是100。这样,一个生理年龄20岁、心智年龄只有10岁的人的智商就只有50。问题来了,如何定义心智?什么是一个标准的心智年龄?这些都是说不清楚的事情。

因此,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韦克斯勒在1939年提出他的智商测试方法,现在更为流行。他的方法是:先定义一个固定年龄群人口的平均智商为100,以15为一个标准差。标准差是一个数学名词,需要解释一下。标准差15,就是说假如你的智商在85到115之间,就属于68%人群。如果你的智商在70到130之间,你属于95%人群。假如你的智商高达145呢?那么,只有不到千分之二的人比你更聪明。据说爱因斯坦的智商达到了160,这是偏离了平均水平四个标准差,那么,五万人里只出这么一个聪明人。有人说某某数学家的智商高达230,这已经溢出整个世界的人口了,只能将外星人包括进来才能出一位了。所以,智商绝对有神话的一面,否则,人们为什么会对此津津乐道?

有一个有趣的当今十大天才名单,华裔数学家陶哲轩名列第一,他就是那位智商高达230的人。在这个名单中,前三名全是科学家,可见自然科学最牛。第一名陶哲轩是数学家,第二名和第三名都是物理学家,那么,请对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脱帽致敬。

第四名罗斯纳是一位剧作家,恭喜文科生。第五名卡斯帕罗夫是俄罗斯国际象棋大师,智力竞技项目终于进入名单了。第六名詹姆斯·伍兹大家比较熟悉,美国男影星,可见演员并不笨。事实上,我喜欢的朱迪·福斯特的智商也很高,还有莎朗·斯通。前十名中的另外四名不是科学家就是象棋大师。不过,我对这份名单很怀疑,因为美国人进入的比例太高。

说起来,智商理论也是一套一套的。首先,有G因素(普通智力因素),这是指普遍存在于不同能力之间的智力因素,包括算术、语言、图像判断、阅读和记忆,等等。这些无非都是认知能力,于是,英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又提出可变智力和固化智力。可变智力指的是解决新奇问题的推理能力,而固化智力指的是与知识和所受教育相关的能力。在我看来,明明解决特殊新奇问题的能力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应该叫固化智力;而通过训练和教育获得的能力才是可变的嘛。但是,卡特尔指出,他定义的可变智力随着衰老会退化,而固化智力则不会。

作为一个跨界者,我有点沾沾自喜:我有解决数学和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的可变智力不低。46岁后,我写诗甚至写故事,可见我通过后天训练获得的能力也不低。当然你会质疑,写诗的能力也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啊。这我不否认。可是,语言能力与数理能力相反,随着年纪的增长不但不衰退,还会越来越强,这很像卡特尔提出的固化智力。

二十年前,约翰·卡罗尔提出了智力的层级理论。处于最底层的,是最特殊的能力,例如拼写文字(在中文中,大概是认罕见字、记得繁体字如何写),最强大脑中的选手具备的能力应该是这一类。处于第二层的是比较普遍的能力,包括空间识别能力、听力,等等。处于最上层是最一般的能力,类似g因素。卡罗尔对语言测试的研究还影响了中国人熟知的托福考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