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时常入梦来——一代学坛宗师徐松(5)

《西域水道记》记载了当时的巴尔喀什湖、伊塞克湖等还是中国的内湖呢。书中有的记叙属于珍贵的历史原创资料,如1812年的伊犁地震,锡伯族人民费时6年修建的察布查尔大渠,伊犁河起源的考察,南疆的农业,叶尔羌的玉石,伊犁的铁、煤矿和阿尔泰山的金矿,甚至边卡的设置、边城的险要等,都有准确的描述和详尽的阐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1820年,松筠将徐松增补改编的28万字的《西陲总统事略》呈报给皇帝。这时候的皇帝已经是嘉庆的儿子道光了。道光看了这本书后龙颜大悦,1821年,他赐名为《钦定新疆识略》,并且亲自为之写序,付武英殿刊行。

就在这一年,皇帝也换了,徐松也有了突出的贡献,况且他发配新疆伊犁已经苦熬了9个春秋,道光皇帝终于赦免了徐松。

徐松回到京城,道光皇帝对这个大学问家还算不错,让他当了个礼部郎中的官,正五品,相当于司局级干部,比他原来的官小,而且“专业”也不对口。不过,这对徐松也有好处,他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研究学问,修改他的著作。《西域水道记》出版之后,徐松还不断以新的材料进行完善与充实,直到他去世之后,《西域水道记校补》才出版。他的治学精神真是令人敬佩。

乾嘉时期热衷于西北边疆的学人几乎都和徐松“交往甚密”,从而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京师西北学人群”。龚自珍、魏源、俞正燮、张穆、沈垚、何绍基等名人雅士与徐松都有密切往来,经常聚在徐松位于京城宣武门大街的家中,一起切磋西北史地以及天文、历算诸学,“朝野名流,相见恨晚”。

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以诗记叙他们欢聚时的场景:

酒光烛影方熊熊,

议论飙发开我蒙。

忽然四座寂无语,

天倪道味相冲融。

纸窗夜半明华月,

开门飞满一天雪。

徐松时常在陶然亭宴请同好,沈垚记载:“天气晴和,微风散馥,酒酣以往,书扇作画,哦诗联句,读曲蹋歌,极其兴之所至,可谓乐矣,夕阳将堕,客犹未数,沈先归,步出亭,清风扼于疏木,恍若鸾风之音自天而降,不觉胸中郁滞,一时消融顿尽,而心之灵明,又以虚而将有所受:夫乃叹胜地良辰、友朋会集之不可少也。”

著名诗人龚自珍有诗相赠徐松:

夹袋搜罗海内空,

人材毕竟恃宗工。

笥河寂寂谭豀死,

此席今时定属公。

著名藏书家、史学家、教育学家缪荃孙评价徐松:“先生学识宏通,撰著精博,负重望者三十年。”

徐松这个人是一个大学者,他并不迷信,但是就在他56岁那年,他忽然心血来潮,专门请人画了《梦游图》,记录他13岁时梦到伊犁而以后又流放伊犁的因缘。

伊犁是徐松魂牵梦绕的地方,是他终生难忘的第二故乡!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