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场:政治家是玩出来的 3

桓阶、刘廙等部下实在坐不住了,气势汹汹地上书死谏,纷纷谴责曹丕的谦让只顾自己的道德,不顾百姓的死活。

曹丕的回应是:“急什么?我想辞让三次,得不到批准再说。”(冀三让而不见听,何汲汲于斯乎?)

刘协无奈,下第三道禅让诏书,相国华歆、太尉贾诩、御史大夫王朗联合九卿等四十六人上书劝进。曹丕三让皇位。

“三让”已经结束,公卿百官们劝进的热情更加高涨,群情汹涌一致要求曹丕即位称帝,不可再推辞。刘协也不失时机地下达了第四道禅让诏书。

曹丕很无奈,说:“我原本是想终身吃粗粮过苦日子,可是你们一定要说‘天命不可拒,民望不可违’,我能有什么办法呢?下不为例吧。”曹丕下达最高指示:挑个好日子吧。

桓阶连忙说:“巧了!经过太史令精确的天体物理学的计算,明天就是好日子!”

曹丕这次终于不再长篇废话惺惺作态,回复了一个字:“可。”

公元220年十月二十九(公历12月11日),曹丕终于接受汉帝的禅让,即位称帝。国号魏,改元黄初(本年的第三个年号),废丞相而虚设三公,权力归于尚书台。

举办完隆重的禅让典礼,满头大汗的曹丕松了松领带,对身边的人说了这么一句很有“古史辨派”味道的话:“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原来这就是禅让,原来我就是舜、禹。

事实证明,司马懿的苦心经营,没有白费。曹丕称帝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希望通过劝进来乱拍马屁的李伏、许芝之流,而是当年的太子党。

司马懿被任命为尚书,不久再任命为督军兼御史中丞。御史中丞的职责是监察百官,曹丕刚刚即位,生怕有变,因此派司马懿担任这样的腹心重任,充分显示了司马懿在新朝的地位和皇帝的信任。督军亦是监察官员,只不过是军职。这是曹丕认可了司马懿的军事才干后的一种表示。司马懿的爵位,也由亭侯而上升为乡侯。

转过年来,曹丕又升司马懿为侍中、尚书右仆射。此时“三公”都已经只是尊荣的闲职,国家真正的权力在尚书台。尚书台自东汉以来就已经是帝国军政事务的核心处理机构,有“天下枢要,皆在尚书”的说法。尚书台的首脑叫做“尚书令”,副职长官叫做“尚书仆射”。

曹丕把尚书令的位置给了太子四友之首的陈群,尚书仆射的位置给了司马懿。司马懿十余年的隐忍蛰伏,今天终于修成正果,实现了仕途上的三级跳。

其余两名成员,吴质为中郎将、督幽并军事,朱铄为中领军。

陡然升到高位,有些人就开始作威作福。比如吴质。

某日,曹丕宴请各位重臣。席间,看到肥胖的曹真和瘦削的朱铄,吴质刻薄的幽默感就上来了,把说相声的叫来,让说一段“论肥瘦”的相声(质召优使说肥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