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如果成功了,就是司马懿;司马懿如果失败了,就是杨修。
杨修和司马懿实在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同样是名门世家之后,父亲同样是汉朝高官,同样在曹操手下做到了主簿的位置,同样在太子之争中支持了一位候选人……
但是杨修现在要赶在曹操之前去死,而司马懿则将在曹操死后飞黄腾达。不是命运作弄人,而是性格决定命运。
杨修是弘农杨氏的后裔,弘农杨氏是汉末第一流的大世家。杨修的父亲杨彪是汉朝的司徒、太尉,位极人臣。因为家世的缘故,杨修二十五岁就被曹操器重,纳入府中。
杨修并非单靠老爹的官二代,他本人才气纵横,办理政事甚是得心应手,成为曹操的重要助手(总知外内,事皆称意)。杨修成为曹操门下的大红人,曹丕、曹植以及朝中百官争相抱着各种目的来巴结交好。杨修是个不懂低调和拒绝的人,就与大家都打成一片。
玩政治,要站对班子。和大家都打成一片,就等于没有站班子。更何况,能和百官打成一片的人,有且只能有一个:曹操。曹操见杨修与文武百官打成一片,又不断教唆曹植在太子之争中作弊,自然动了杀机。
汉末最强权的人物曹操不愿意看到在自己死后,在自己的儿子手下出现一个强势而党羽众多的人物。
更何况,杨修的父亲杨彪是亲汉派,杨修本人又是袁术的外甥。袁术是汉末一个大军阀,当年与曹操干了好几次仗,最后被曹操逼死。
这样一个人物的存在,当然是隐患。何况,杨修所支持的曹植,已经失宠。曹操再也没有任何顾忌。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下令:诛杀杨修。
杨修死了。
司马懿仿佛看到了一个失败的自己可能有的下场。他清楚,已经油尽灯枯的曹操正在振作最后的力量处理后事。在这青黄交接的关键时刻,自己不可有丝毫的大意和马虎,必须小心谨慎地送好曹操这最后一程。
这边厢杨修刚死,后方邺城又起了政变,为首的是西曹掾魏讽。魏讽口才之了得,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倾动邺都!这次,魏讽在后方利用他极其了得的口才煽动起一伙人来阴谋颠覆曹操的魏国政权。幸好坐镇邺城的太子曹丕处理及时,把魏讽之乱镇压下去。相国钟繇引咎辞职。
魏讽之乱再次给予曹操沉重的打击。这次魏讽的政变,参与者有张绣的儿子、王粲的儿子、刘廙的弟弟……他们的父兄都是我军府中的元老啊,他们当然也应该继承我曹家军府的香火,如今这些二十上下的年轻人、邺城军府权贵的子弟们,居然站到我曹操的对立面去,险些成为我曹家政权的掘墓人!
杀戮吧!以杀戮来震慑这些不知好歹的人,在鲜血上建立新的时代!邺城政变,牵连受诛者好几千人。
曹操现在才知道,自己给儿子留下的可能并不是一座固若金汤的江山,而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有那么多的事情,我都已经来不及处理了。不过,曹操已经从曹丕对邺城政变的处理中隐约看到了儿子的沉稳和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