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狼图腾》
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华夏,很少有人去歌颂狼。大多数人对狼的感觉是恐惧、残暴,所谓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
文学作品对狼的描述往往是凶残、暴虐、善变、狡猾,古人有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而在游牧文化中:“狼图腾代表的是——腾格里(天),草原人在死后会把尸体运到特定的地方,供狼吃掉。他们认为只有这样,草原人死后才能到腾格里享福,才能回到腾格里的怀抱。”
《狼图腾》与以往中国的文学作品截然不同,堪称颠覆狼的传统形象。在书中,狼成了草原人相知相守的朋友、一起度过风风雨雨的伙伴,甚至是相亲相爱的家庭成员。
书中的知青陈阵,有着对狼图腾文化的向往,更有着对狼的着迷。于是冒着危险去掏狼崽,养了一只小狼。奈何狼不是狗,不会被驯养,铁链锁不住无比渴望自由的它。
哪怕陈阵对小狼再好,哪怕他俩的感情日益深刻,它也不会放弃一丝得到自由的机会。陈阵将小狼的牙钳断,想收敛小狼的凶性。最后,小狼死于一直追寻的自由当中。
草原在慢慢减少,狼也越来越少。人与狼,不仅是敌人,更是朋友。与狼相知,与狼相伴,与狼共舞,哪怕两者再亲密,也敌不过:无自由,毋宁死。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一场暴风雨后,少年Pi一家乘坐的船失事了。Pi、猩猩、斑马、鬣狗、孟加拉虎逃到了一条救生艇上。前三天,鬣狗吃掉了受伤的斑马,咬死了猩猩,老虎咬死了鬣狗。
剩下来的少年Pi与老虎,彼此敌视,想的是置对方于死地。为此,Pi甚至想了6套方案,来消灭老虎。
1.把老虎推下救生艇。可老虎会游泳,重新爬回船上。
2.用6支吗啡杀死它。可拿着吗啡根本注射不了它。
3.用所有能找得到的武器袭击它。可是打不过老虎。
4.勒死它。可能Pi是在自杀。
5.毒死它,烧死它,电死它。可没有毒药,没有火,没有电器。
6.耗死它,看谁耗得过谁。
Pi没能消灭老虎,于是他不得不捕鱼去喂养老虎,利用老虎的晕船去训练它,二者相依为命,漂泊在广阔的太平洋上。在这段奇妙旅程中,孤独的少年和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了227天。
小船靠岸时,老虎看了Pi一眼,就独自离开。这个结局,让众人遐想不已,究竟Pi和老虎是有一段真实的旅程,或者老虎不过是Pi幻想出来的另一个自己?心有猛虎,细嗅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