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国年轻人要稳,日本年轻人要冲”(3)

日中经济应是一种互补关系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欧力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日企之一。如今,在上海、天津、大连等地都有分公司,能透露一下今后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方向吗?近年来,一些日企撤离中国市场,您对这种变化怎么看?

宫内义彦:我通过运营欧力士集团,意识到企业是没有国籍的。一个企业,如果觉得日本市场不好,不适合发展,就可以到其他国家开展事业。

企业是自由的,不能因为某个企业搬走了、撤资了,就判断这个企业不好。为了活跃经济,给企业提供一个容易进出的渠道,才称得上是最明智的做法。

日本企业曾经纷纷进军中国的首要因素,就是中国的劳动力低廉。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一部分日企选择了撤离或转移到其他国家发展。这从侧面证明了中国实力又迈上了一个台阶,中国已经不再被看作是“世界的工厂”了,而是“世界的市场”。中国应该为此感到高兴。

欧力士是最早进入中国大陆的日本企业之一,那还是在1981年。现在,我们认识到,当时真的进入得太早了,中国有关外企的法律制度不成熟,日中两国的商贸习惯也不一样,那时的中国市场也并不适合开展金融租赁事业的。在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后,欧力士又重新挑战中国市场,并且扎根于中国市场。今后,我们也计划在中国拓展更多的业务。中国是日本的邻国,也是欧力士不容忽视的潜在性巨大市场。

我认为,日中两国经济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一种互补关系,日本和中国相互需要、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地方非常多,比如说以前日本需要低廉的劳动力,中国需要大量的就业岗位,这就是一种经济上的互补关系,今后,日本和中国还将在其他的经济领域继续形成互补关系。

中国年轻人要稳,日本年轻人要冲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毫无疑问,您是一位成功人士,也是很多人学习的对象。在中国年轻人当中,信奉“出名要趁早”的不少,正在努力创业的也有很多。而日本年轻人则比较倾向于安定,没有什么消费意欲和成功意欲。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您能给中日两国的年轻人一些建议或忠告吗?

宫内义彦:和日本的年轻一代相比,中国的年轻人更富于挑战精神和开拓精神,有野心、有冲劲儿。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值得鼓励!如果说我有什么话可供他们参考的,就是人生路漫漫,不必急于求成,最好能一步一步坚实地前进,不断地充实自己,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可能这样会走得更稳,也能走出更远。我非常理解年轻人渴望早日证明自己、早些成功的心情,因为我也年轻过。性子急,等不得,可以说是年轻人的特色。不过,人生还长着呢,有的是时间。

日本年轻人没有出人头地的欲望,安于现状,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这说明了日本社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这实在是令人欣慰;但另一方面如果年轻人因此就逐渐失去了挑战的意欲,那真是太遗憾了,因为挑战精神、革新精神,才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前提。

从在《经济白皮书》里大声宣布“已经不是战后了”的1956年以来,日本经济连续35年持续性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谓是世所罕见的壮举。而引领日本经济成长的,则是那些积极投资、大胆采取海外战略,拿出丰厚的研发经费的日本企业。这些企业都具有敢于冒险、勇于革新的创业者精神,所以能够带动国家成长,催生很多世界一流企业,为日本赢得了“世界经济大国”的美誉。

但伴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这种冒险精神、革新精神正在逐渐稀薄,如今日本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仅是欧美的一半左右。企业的注意力由挑战新领域、开拓新事业,变成了裁员缩支。所以我希望日本的企业和日本的年轻人都能重拾冒险精神、革新精神,这样才有望挽回“失去的20年”的损失,让社会重新恢复活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