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我观新诗(6)

我也很喜欢艾青重新执笔后写的《鱼化石》,以为这是他近年来少有的佳作之一。可惜戴望舒没有写过同一命题的诗篇,可以供我们并举朗诵。但卞之琳是写了的。蓝棣之同志还专门提到它,说这首诗“充满着中、西方文学的典故,以个人的自由联想相串缀,不经说明,第三者是很难揣摩的”。卞之琳的《鱼化石》有个加括号的副题:(一条鱼或一个女子说:)收入《十年诗草》时大概沿用了《装饰集》(我没有见过这本书)的旧例,有一篇《鱼化石后记》;作为“另外一辑”补收在增订本《雕虫纪历》的时候,又将《后记》分成为四条注释。诚如蓝棣之同志所说,没有这些注释也许无法揣摩诗人的真意,不过,有了这些注释仍然需要仔细领会和端详。之琳的注释是一点都不含糊的。艾青的《鱼化石》没有注释,一读便懂,收入《归来的歌》含义就更明白。我非常佩服诗人们对鱼化石的敏感,这实在是个好题目,但他们表现的艺术悟性是不同的。卞之琳写的是哲理诗,“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即使无可奈何,且喜生生不息。艾青则从生活里捡到自己的感情,更多一层现实意义,且看: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探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过了多少亿年,依然栩栩如生,此之谓鱼化石。想当初,浮沉,跳跃,旺盛的精力和活泼的动作,都在一瞬间凝固住了,成为永恒的化石。哦,一声霹雳就没头没脑地盖住了。这是地震!这是火山爆发!这个突然的变化使一切都失去了自由,自然世界的和人类社会的,一下子都凝固住了。诗人接着低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尽管鳞和鳍都完整,埋在岩石里面的鱼却无法动弹,连一丝叹息也没有,它有的只是沉默,沉默,无休无止的沉默。鱼离不开水,人离不开和水相接的天。自由在天边召唤,诗人渴望听见自由的声音,好比鱼的渴望听见浪花的声音。然而听不见。于是读者也不得不沉默了。幸而艾青是乐观的。就像卞之琳领悟“生生之谓易”一样,艾青也终于觉得: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而且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即使死亡,

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我感到生命的充实,有一股温暖的力量在支持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