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秦淮暮色
一
说不尽的秦淮河啊,说不尽的秦淮河!
千年的繁华之地;千年的奢靡之地。流淌的是十里脂粉;还是十里血泪,谁也说不清楚。十里秦淮,是南京最热闹、最繁华的一条河道,这里有最豪华奢侈的妓院,有南京城里最有声价的一群妓女,“户户皆花,家家是玉”,艳帜高扬的绝代佳人,招引着四面八方的风流豪客,使秦淮河几乎成了娼妓业的代名词,成了江南首屈一指的纸醉金迷、酒色征逐的销金窟。
大约自东晋以来,这里就出现了满载丽色的画舫,每当花灯初上,轻柔靡曼的歌声,拌和着琴声、笛声,忽隐忽现地随风飘荡过来,把过往行人挑逗得如痴如醉。千年之后,到了明末清初,那就更淫荡得一塌糊涂,有人描写如下:
由南门桥迄东水关,灯火游船,衔尾蟠旋,不睹寸谰。河亭上下,照耀如昼。诸名妓家,广延长席,日午至酉夜,坐客常满,撙酒不空。大约一日之间,千金糜费。真风流之摅泽,烟月之作坊也。泛舟者始于初夏,迄于中秋。游船数百,震荡波心。清词南曲,十番锣鼓,腾腾如沸,各奏尔能。薄暮须臾,烛龙炫耀。帘幕毕钩,倩妆倚栏。
可见美色如云。
我们所写的正是明末清初的秦淮河。当时号称“文坛领袖”和“风流教主”(二者往往是难分难舍的“结晶体”)的钱谦益曾津津乐道:“海宇承平,陪京(南京别称)佳丽,仕宦者夸为仙都,游谈者据为乐土。征歌逐胜,秦淮一曲,桃叶诸妓,梅花漾其妍萃。”这个“胡子眉毛都雪白”的老色鬼倒是享受“承平”了,可以尽情地玩弄佳丽,搞一些“模特儿大奖赛”,选一场“秦淮八艳”,把疯狂的“玩女人”不断的花样翻新,那管佳丽们的血泪含笑往肚子里吞!“文坛领袖”不负“时代的使命”,引导了“美女经济”消费的新潮流。淫荡的南京越发人欲横流,文人墨客以诗酒狎妓为时尚,名流雅士以得名妓为风雅,当然,才华横溢的名妓也以能得名士的赏识而自豪——但却往往是谬托知音,到头来命运更惨。
话说崇祯十五年,岁在壬午,即公元1662年春天的秦淮河。这时距明思宗吊死煤山已经区区不到三年了,但是,秦淮河淫靡依旧。只不过在春光明媚的某一天,妓女们会采取“集体行动”——把男人们统统赶走。这是她们独有的节日,姐妹们会聚在一起,举行“盂兰会”。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要侍侯男人的女人们,在这一天总算可以摆脱色鬼的纠缠;不管病痛还是悲哀都要强做欢笑的粉头们,在这一天里,总算可以向姐妹们倾吐一下自己的真实感情。相对来说,这一天才是妓女们难得的“解放日”,阳光明媚;永恒的阳光明媚。
风光旖旎的秦淮河畔,有一个更幽静的去处叫桃叶渡,那里新近盖起了一幢造型别致的小楼,叫绛云楼。据说是钱谦益送给秦淮名妓柳如是的礼物,不过却隐含着“红运到顶”的祈祷。他已经被闲置得太久太久,最近夜观天象,洞察天下大势,信心满怀,拈髯微笑;“古往今来英雄崛起于草莽之间,天下大乱方能造就一代领袖,流贼与边寇同时逼京,正我辈大显身手之机也。”他在振奋之余,就不免动了“金屋藏娇”的雅兴,盖起了这座绛云楼。小楼掩映在绿荫丛中,潺潺流水轻轻地漫过小桥,偶尔有一只不知名的鸟儿用婉转的啼鸣,划破了寂静,过后就只剩下了弥漫的脂粉气了。
然而今天,却反常的突然打破了寂静,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常了——这是因为来了郑妥娘。
脚还没踏进门槛,声先震塌屋顶:“老娘今天要当一回老大!小女子们都乖乖地给我把‘浪’劲儿收起来,听我的调遣!”说着,一掀门帘,在客厅里亮了相。
客厅里早已三个一堆两个一簇的集满了人——当然都是女人。她们一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很有一点争芳斗艳的味道。江南春早,她们又习惯于卖俏,所以衣服就显得过分单薄,轻纱难遮玉体,就难免肉光闪烁。说着说着,不知碰到了哪一个的敏感部位,就引起了接连不断的笑声。那是货真价实的“艳笑”——带着“吃吃”不断的余韵。
“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戏正上演着,却突然被门外的一个女人打住了。她们只见掀帘进来的这个女人身材高挑,明显地超过了江南姑娘;可那腰身却象江南姑娘一样的婀娜。“这女人很美!”这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她动作很快,很快就给人只看背影。那背影上有一条长长的、黑黑的、蓬松不羁的发辫,正随着她的步履飘逸,让她的形象平添了勃勃的生机。
只见她旁若无人地直奔主人的座位,转过身来,一腚坐下,众人可就目瞪口呆了:这个女人的一双如同黑葡萄的大眼睛夺去了所有人的视线;不!是她视线中的那股英气逼住了所有的人。那英气好爽朗、好俊俏、决不咄咄逼人;却又勾人魂魄,看你一眼就会令你终生难忘。配上她那非常性感的嘴唇,不乏温柔妩媚,但是,英豪之气却令她的美丽别具一格。
“这是谁?”有人在窃窃私语,“选‘八艳’时怎么没看见过她?”
“哎呀!妥娘姐,你怎么现在才来?”异常清脆的软款吴语扫除了人们的狐疑:“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郑妥娘呀!”
说吴语的女子名叫李香君,有一本专门记载秦淮名妓的《板桥杂记》说她“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婉转,调笑无双,人名之曰‘香扇坠’”。此刻,郑妥娘就直呼其外号:“香扇坠!叫了董小宛没有?”
“跟着陈圆圆去了。”李香君回答,然后不无嗔怪地说“你就没忘了董小宛。”
“那当然了!”郑妥娘应声回答,“咱这一群人都下作;唯独她有点当皇后的高贵。”
李香君有点不悦地扭过头去,郑妥娘立即服软地说:“好了好了,我这嘴臭,你别见怪。董小宛新来乍到,第一次参加咱们的盂兰会,可不能‘为官杀个羊,官没捞着尝’。老娘就是为了她,才在这里混充‘大粒核桃’的。”
“不害臊!”李香君回嗔作喜,“二十岁就自称老娘!”
“我不自称老娘,难道要你那个侯方域叫我不成?”郑妥娘立即反击,“那你不就矮了一辈了吗?”
一句话说得李香君红晕满腮,她正苦苦地恋着“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一个叫寇湄的马上给李香君解围;“妥娘姐,你为什么不去参加‘选美’?依我看,‘秦淮八艳’都不及你,你要去了,保险夺魁。”
“我为什么要去?”郑妥娘不屑地说,“为了让自己卖个好价钱吗?我还没有贱到非拍卖自己不可的地步。”
一句话把众人打得鸦雀无声,她还觉得言犹未尽,就愤激地说下去:“那帮臭男人偷偷摸摸地耍弄我们还不够;还要在大庭广众肆无忌惮。你瞅瞅他们一个个的眼神,哪个不是象刀子似的?恨不能把你的衣服剥光,让我恶心!”
她说了,众人也听了。毫无回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下意识地敛了敛自己的衣襟。
气氛骤然冷了下来,郑妥娘也察觉到话说得不是地方,便马上收敛了话题:“好了好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不说臭男人了!臭男人败坏情绪。”
“你一口一个‘臭男人’,莫非男人都臭吗?”
“都臭都臭!概没例外。上了床,个个都是大角猪。比猪还臭!”
“瞧你这张嘴!”李香君听不下去了,就打断了郑妥娘,“我看你一辈子不嫁人!”
“嫁!嫁!干了我们这一行的,还想有个好嫁?与其给一个白发公公当小妾,还不如老死在秦淮河上。反正都是男人的玩具!与其低眉顺眼地侍侯一个,还不如我在秦淮河上过一天寻找一天的快活。”
众人都明白郑妥娘言有所指——不久前就是在这座楼里有一场黑白反差极其强烈的婚礼。年方24岁的柳如是嫁给了年逾花甲的钱谦益为妾。一个是白发苍苍,但浑身老皮黢黑;一个是青丝闪亮,皮肤嫩白如瓷。这场婚礼令许多妓女艳羡不已,但却让郑妥娘摇头叹息:“是的,这也许是一个妓女最好的归宿了。不久前顾横波嫁了人作妾,柳如是不过是步人后尘而已。自己也老大不小了,莫非等待自己的也是作妾的命运?”
这是始料未及的,她只是率而倾吐,却带来了自己的忧伤。俊美的大眼睛已经热泪盈眶了。
还好,恰在这时,门外玉佩叮当作响。帘子一掀,出现了两个丽人——
一个款款走来,恰似弱风摆柳。那大红的绣花衣裙,开领很低,像是特意露出一缕雪痕,故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她的腰很细,真的是粗不盈握,随着轻盈的脚步婀娜地扭动,越发显出江南姑娘的万种风情。再一看脸,哎呀妈呀!怎么美到了这么个分数?粉嘟嘟的瓜子脸上嵌着一双夺人魂魄的丹凤眼,亮得揪心挖胆。它躲在又细又黑又长的眉毛下,不时地闪过一瞬秋波,越发会令男人们心灵战栗。这是一种真正的“艳丽”;是“天下第一美人”才具有的“艳丽”。这个美人就是陈圆圆,号称“天下第一美人”。嫖客这样地描写她:一见面就冒傻,所有的男人都会被她的美惊呆;呆不久就刺挠,没有一个男人能继续看下去。要么跑出去;要么扑上去。这是一个男人没法看下去的女人。
另一个却就沉静异常了,她似乎不很出众;但是在这脂粉丛里却又绝对是鹤立鸡群。她不施粉黛,只是素面朝天。但是那天然的肤色却是白里透红。那白,晶莹细嫩,似乎能掐出水来;那红,隐隐约约,平添了无限生气。她也有一双美丽异常的大眼睛,谁都会猜到她秋波一闪,一定会顾盼生情。但是此刻,它却平静如水,仿佛微波不起的湖面,笼罩着朦胧的轻纱,深沉得令你去作无限的遐想。她的身材也非常的苗条,但却兼有南国姑娘与北方佳丽的美,跟陈圆圆比,同样的曲线玲珑,却少了些许的孱弱而多了几分健美;跟郑妥娘比,同样的性感毕露,却少了几分的野性而多了若干妩媚。她的美,并不鲜艳夺目,但却洗涤灵魂。她吸引你坐下来,立即就稳若泰山,再也拔不下眼来了,越看越爱看,越看越舒坦。真的是如沐春风,飘飘如仙。郑妥娘说她“高贵得象个皇后”,她果然后来就做了皇后,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妓女皇后”。她的名字叫董小宛。
两人气喘吁吁,看来走得很急。尚未坐定,陈圆圆就说:“小宛好静,你硬要拉了人家来做什么?”
董小宛立即怯怯地道歉:“我去给佛祖烧香,耽搁了。请姐妹们见谅。”
“你这毛丫头!”郑妥娘嗔怪,“上香有什么要紧?哪个像你这么认真?你当众人都当真礼佛呀!找个泥胎当伴而已。”
“罪过罪过。阿弥陀佛!”董小宛赶忙颔首。
其实,郑妥娘说的倒是实话。不仅秦淮河上的妓女个个到庙里烧香,其他的地方也都一样。妓女都是庙里的常客。他们的心太苦太苦,可没有一个地方能让她们大哭一场,没有一个人能倾听她们的苦楚,只在她们这里购买欢笑。她们只能在泥胎面前倒自己的满腔苦水,把泥胎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
这是在神圣的外衣下进行的,谁都知道不是认真的,但是谁都不会去戳穿它。郑妥娘大杀风景,就令众人有点难为情。局面有点尴尬,郑妥娘也有点察觉,可偏偏不买帐,继续说下去;“就咱们这样的人还想当佛门弟子!拉倒吧!”
她的一路愤激令众人十分扫兴,大家就木然地瞅着她。真是乘兴而来,败兴却不期而至,弄得大家都灰溜溜的。节日的气氛一扫而光,有的人就想挪步离开。
董小宛在众人面前是只要有人说话,就轮不到她。因为她不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何况她又新来乍到,心中伤痕累累,就更少言寡语。可此刻她不能不说话了,因为涉及到了佛祖。
她侃侃而谈:“我佛慈悲为怀,菩渡众生。我辈虽然身操贱役,但犹可佛在我心。佛是不会遗弃我们的,因为佛有大智慧,知道我们都是万不得已,被逼上歧途的。只要我们不心甘堕落,佛就不会认为我们下贱。我们正在遭劫,但要力种善因,以求来世善果。佛不弃我,我却弃佛,那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她说着,有人偷偷地问陈圆圆:“她怎么知道的这么多?”
陈圆圆也小声地回答:“她的养父就是一个和尚——在家居士。”
郑妥娘却听不下去了:“你都瞧瞧,是不是来了个真尼姑?我看你干脆出家当尼姑好了。”
“你当我不会呀!尘事一了,我就立即遁入佛门。”董小宛十分庄重地说。
二
吵吵嚷嚷的盂兰会众佳丽各献绝技。李香君难得地一展歌喉,唱了昆曲〈蔡中郎〉,郑妥娘嚷着要董小宛用琵琶伴奏。
“这是南曲呀!”董小宛委屈地说。
“长箫太压抑,还是用琵琶吧。老娘喜欢痛快!”
其实,董小宛是弹不出“痛快”之声的。拨弹了不多时候,郑妥娘就听出了悲切之音。隐隐约约,似有若无;但却如泣如诉,震撼她的心。她知道,这里寄托着董小宛的身世悲哀,听着听着,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就潸然泪下,在泪影中就幻化出斑斑血迹了——
谁知道董小宛这一“千古名妓”的身世呢?描写她的著作真的是汗牛充栋;甚至那冒牌的国史《清史稿》,都闪烁其词地提到了她,以致造成了“千古之谜”。然而,她却仿佛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似的,关于她成人之前的经历,一个字也没有。莫非悲哀得让所有的文字都成为一种多余了吗?
她不知道妈妈是什么模样,只听父亲说很美很美。很美的母亲哪里去了呢?她不敢问,一问爸爸就唉声叹气。待她怯怯地走开,一回头却又看到慈祥的父亲在暗自垂泪。这是一个谜;一个她要全力揭开的谜!然而,未等她揭开,谜底就石沉大海了。她不仅看不到妈妈的模样;而且得不到妈妈的信息。
不过她有浓郁的父爱,慈祥的父亲在他人的眼里也许只是个迂腐的冬烘先生,可在女儿的眼里却是世上最好的爸爸。她在爸爸的怀里当然也可以撒娇,但是更多的时候却是在画画写字,爸爸一心一意要把她培养成旷世才女,让她一字不漏地背诵《漱玉集》,开口必说李易安(李清照)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树立忧国忧民的形象。
可惜这种爱突然终止了——爸爸突然消失了,而且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天她随爸爸到菩陀寺里去进香——这是很正常的,爸爸是个佛教徒,上庙烧香是他的日常功课。他随爸爸来到之后,照例跑出去跟一个叫慧清的小沙弥玩耍,可这一天爸爸却拉住了她,看了又看,爱不释手。小宛莫名惊诧地望着突然变得完全陌生了的父亲,预感到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发生,但却让破门而入的清菡居士打断了。
清菡居士是爸爸的老朋友,小宛经常看到两个人在一起高谈阔论。在小宛的心目中,这是两个怪人。无论那一个,独处的时候,都是表情木然,可是凑在一起,可就判若两人。谁都神采飞扬,时而痛哭流涕;时而振臂扼腕。她不知两个长者中了哪门子邪,起初吓得手足无措,但是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然而今天却十分反常,只见两个老人凝重地对视了很久很久,然后父亲像突然下定了决心,坚毅地一下子把她推开,不无感伤地说:“你毕竟是个女孩子!到外面的世界去玩吧!”
这是父亲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她从外面归来,父亲就永远地消失了。清菡居士成了她唯一的亲人。
他问父亲的下落,居士却就一味地念“阿弥陀佛”。
在清菡居士的庇护下,她的童年依然充满了阳光,只不过带她上庙的换成了养父。
养父当然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不过却不是一个真正的和尚。他自己说自己“六根未尽”,对尘世的事不能置若罔闻,这就令他十分痛苦。
清菡居士自称是“边缘人”,在当地民间有很高的声望。他不屑于跟官府打交道,许多官儿慕名求画,他都一概拒绝,死皮赖脸索求的,他就涎脸开出很高的价码,让官知难而退。相反,普通百姓要画,则是有求必应,形成巨大的反差。有一个官吏利用了一个贪小便宜的刁民来求画,让他知道了,就画了一个横行的螃蟹,还提了诗:“附炎趋势是本色,看你横行到几时?”让那官得画之后,根本挂不出来。据说,他还画了一幅别致的仕女图,密不示人。
他为什么称自己是“边缘人”?这是一种“自解嘲”:“我为官府所不容,进不了他们那个圈子;可是又离不开尘世,到山林终老,还跟普通百姓的命运紧紧相连。普通百姓大多也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我也在他们的圈外,所以只能叫作‘边缘人’。”
董小宛是在他的叹息声里长大的。
是的,尘世的种种哪一件不令他扼腕叹息?他不是明思宗朱由校,但是也同样为“流贼”和“边寇”而忧心如焚。
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呀!
朱元璋建立了一个“警察国家”,整个明王朝都是“特务统治”。特务统治的基本特征就是普天下弥漫着假话。崇祯皇帝登基之后,杀了大特务魏忠贤,却继承了魏忠贤的衣钵。他就听不到一句真话了。“陕民大饥,易子而食”,可所有的奏章都是:“皇上圣明,带来了五谷丰登。国富民强,一片升平景象。”明明是怨声载道,逃荒的人流涌向了四面八方,他得到的情报却是“天下子民,感恩戴德,齐声高呼,万寿无疆”。于是像所有的“一把手”(在崇祯来说,只不过是国家的“一把手”而已)一样,都是瞎子、聋子。不管他怎么精明过人,也不管他怎么励精图治,都只能充当众人捧在手中的“白痴”。天下已经大乱了,他还沉醉在“中兴名主”的美梦中。
李自成接过来高迎祥的造反大旗,在荥阳大会之后,自称“闯王”,已经造成了“遍地皆贼”的局面。普天之下到处都在唱着“盼闯王,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歌谣。这时,崇祯皇帝才听到了一点点“贼”的信息。甭说,那信息是大打了折扣的,自然扑不灭那燎原之火。火势眼看着就要烧到金銮殿了,满朝文武才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剿饷”、“辽饷”各种名目的横征暴敛,接踵而至。弄得更多的百姓铤而走险。号称“二百年基业”的大明王朝风雨飘摇了。崇祯皇帝焦头烂额,手忙脚乱地调兵遣将镇压农民起义,忧心如焚地苦熬岁月。
这时,在东北迅速崛起的女真族,已经改了国号叫“大清”,他们的第二代首领皇太极乘虚而入,率领着几十万大军逼到了山海关,野心勃勃地觊觎中原。大明王朝面临着灭顶之灾。
崇祯十二年己卯,公元1639年,崇祯皇帝暂时顾不上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了,把“兼摄五省军务”的洪承畴匆匆调到了抗清第一线。这一年,“明以洪承畴总督蓟、辽”。明清展开了历史大搏斗。
遭际了这样的年代,清菡居士当不成“世外哲人”而只能做一个“尘世之佛”。他不能不食人间烟火,眼瞅着兵荒马乱、饿殍载途的残酷现实,他不能不忧国忧民。一个“不在编的和尚”真的是人轻言微。他奔走呼号的结果只能是自己重病缠身,眼瞅着不久人世了。
就在这样的年代里,董小宛遭受了接二连三的打击:丧失了唯一的亲人;也丧失了生活的信念。
清菡居士病倒了,日夜都离不开人照料。这时候,她就特别恨自己是个女儿身。白天,他可以衣不解带地侍奉左右、接屎端尿;然而夜晚呢?夜晚就只能靠那个倒在家门口的孙可望了。
孙可望是清菡居士“捡”来的弟子。那天早晨,清菡居士照例出来扫雪,却发现门口躺着一个乞丐。不仅衣衫褴褛;而且奄奄待毙。对这乞丐的用心,清菡居士当然洞若观火。他知道这个乞丐要死在他的门前,按当时的规矩,是要让主人负责一切的;然而,“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还是把这个乞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个乞丐本是陕西饥民,出身寒微却极其聪明。他活过来之后就跪倒在清菡居士面前,死活不肯起来。起咒发誓地说:“你是我的救命恩人,也是我唯一的亲人。我无以报答你的救命大恩,就只能在你这里当牛做马,听凭你的驱使。今生今世,我就是你老人家的一条狗。”
清菡居士让他弄得措手不及,就急急忙忙地说:“老夫虽然只是在家礼佛;但也是佛门弟子——”
“俺也愿意随你皈依佛祖!”孙可望急急拦阻住居士的话,表达他的无限虔诚。
清菡居士认真地端详了他半天,然后摇了摇头说:“你六根未净;且在眉宇之间有一股杀气。哪能经受得住佛门的清苦?”
孙可望又指天鸣誓:“今后若有杀人之念,天打五雷轰!”
居士被缠得无可奈何,就叹了一口气,说道:“佛法无边,是劫也躲不过去;你要诚心礼佛,明天我就教你《楞严经》。”
这孙可望果然聪明,很快就得到了清菡居士的欢心,教他琴棋书画,他竟一点就通,用不了多久,他就故充风雅,俨然一副名士派头,居然会用他那歪歪扭扭的字,给什么“西关商场”题起门头来了。
然而,董小宛却很不喜欢他;尤其讨厌他那双贼忒忒的眼睛。自从来了不好对义父说的那种情况之后,这双眼就不时地盯着她那个地方看,看得她心惊肉跳。那目光是猥亵的,只是偷偷地一窥,就让她胆颤得发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见了那小沙弥慧清,目光里更充满了令人恐怖的杀气,好毒好毒,令她想到了蛇蝎。
然而,为了恩重如山的义父,她又不得不与之朝夕相处。不料这个孙可望竟突然规矩起来了,目不斜视,俨然正人君子。这欺骗了清菡居士。他在临终的时候,竟然把董小宛托付给了孙可望。
老人弥留之际,再现了令她悲哀欲绝又刻骨铭心的一幕:养父和她的生父一样,都是拉着她的手,久久地不愿放开;不过,养父却是用断断续续的微弱声音给她说了几句让她永远难忘的话。这话,是关于生父的,多少年来她都急于知道,然而,养父却缄默其口;现在他终于说了;但是却说得并不完全明白。她一字不漏地记住了:
“你的父亲……是个国士……常人难以理解他……他却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愤世嫉俗的人,滔滔然天下皆是也,遭际了万马齐喑的时代……缄默其口,独善其身者多……他却要大声呼号……把‘多嘴’当成了‘己任’。……记住!他是因为‘多嘴’……才走上不归路的。为了那个与他完全不相干的……袁崇焕。”
她含着热泪送走了清菡居士,哭得好不伤心,不知是为了养父,还是为了生父。
老人临死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把董小宛托付给了孙可望。
令董小宛十分惊奇的是:这个孙可望竟突然连眼睛都十分规矩起来了。几乎在一夜之间,他就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道貌岸然的兄长:不!一个口中念念有词的佛门弟子。不过,他念的经文只是一个名字:洪承畴、洪承畴。
这是一个董小宛熟悉的名字,因为生父与养父在高谈阔论中常常提到,而且提到时总是慷慨激昂,甚至会发生激烈的争吵;然而,与孙可望有什么关系呢?
不久这个谜就揭开了——孙可望竟带着她去见这个远近闻名的统帅。
这是一场令她异常激动、印象终生难忘的会见,跟她一生的命运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真的如佛门所说:种下了“大因果”。
这是她第一次见一个完全陌生的男人,有种莫名其妙的慌乱。但是那男人的眼神却让她镇定了下来。那是一个完全成熟的男人的眼神,在四方大脸上炯炯放光,不乏坚毅,也不乏慈祥:不乏威严,也不乏温柔。出自一个少女对中年人的信赖,他立即博得了董小宛的好感。然而孙可望一开口,却就面目全非。
孙可望十分猥亵地说:“我怕大帅军旅寂寞,特献美女一名。保证是个原装货,含苞的花蕾。大帅就受用了吧!”
一切全都明白了!更大的慌乱一下子吞噬了董小宛。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孙可望竟然卑鄙到了这个地步!恩将仇报,辜负了他称之为“恩师”的临终托孤不说;还把她推进了“火坑”——她一生就怕“遇人不淑”,现在看眼前这个威风凛凛的中年人,绝对不是善良之辈。他那一把年纪,又是朝廷大吏,还不是三妻四妾?等待我的只能是无穷无尽的灾难!孙可望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凭什么卖我?你这毫无操守的小人!这就是你对恩师的承诺吗?她在顷刻的颤栗之后,心中就燃起了万丈怒火,从秀目中喷射出来。她豁上了!甚至想利用眼前这个大官惩罚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洪承畴一见董小宛,猛的唤起了他的一种情愫:眼前这个风姿绰约的女人,酷似他刚刚送给崇祯皇帝的那个。他觉得这是上苍对他的厚爱,就有了一种冲动。但是一看到美人眼里的怒火,就立即想到眼前还有一个孙可望。
他扭头对着孙可望,不无威严地喝问:“她是你的什么人?”
“啊……”孙可望嗫嚅着说不出一个囫囵话,模样就越发猥琐了。
洪承畴突然大喝一声;“你就不怕背负一个‘拐带人口’的罪名?”声震屋瓦,气压泰山。
董小宛在内心里呐喊:“痛快!”孙可望却吓得“扑通!”一声跪下了,连连叩头:“小人不敢,小人不敢!”
洪承畴又回嗔作喜,不乏和颜悦色,声若蚊呐地问:“那她又是谁呢?”
这一下子又把孙可望的魂儿唤了回来。他灵机一动,立即十分虔诚地说道:“大人鞍马劳顿、沙场搏命,对国有功,为民立勋,理当享尽天下绝色;否则小人也于心不安。”
洪承畴不耐烦了,老实讲,古老的中国是一个等级社会,有一条“潜规则”,就是下级必须拍上级的马屁;殊不知“猪肉也有吃腻的时候”,听常了,耳朵也会起茧子。像洪承畴这样的老官吏,此类如同小儿学语般的“直统统”的“阿谀套话”,哪能取得“邀宠”的效果?当下他就打断了孙可望的马屁,直截了当地问:“她到底是谁?”
“这还有什么关系吗?她只是一个女人。”
“是谁?”洪承畴大喝一声。
“是……是……清菡居士收留的一个丫头。”
“好啊!”洪承畴竟喊了起来,然后凑向前去,仔仔细细地端详面前的丽人,“名不虚传!不愧为一代名流调教出来的女子。风度、气质,都足以为‘天下母仪’!”
董小宛羞涩地低下了头。
她仅只是羞涩吗?不!在孙可望与洪承畴说话的时候,她的心灵里经历了巨大的“情感风暴”,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似倾盆大雨浇注在她那未经磨难的心田里。她哀哀无告地望着眼前的一切,注视着将决定她的命运的洪承畴。
这似乎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中年人呀!他并不像一般的官吏那样凶恶;倒是有几分善良。不像人们通常所说的那么令人厌恶,相反,倒是有几分让人亲近的风度。他的刚毅、他的气概、甚至他的才华都表现在脸上了,方才,孙可望称他叫“督爷”,莫非他就是名震遐迩的洪承畴?
想到这里,她就不免慌乱了,下意识地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不要以死相拼了吧,能给一个英雄当个随军小妾,也未尝不是自己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女人的归宿。于是她就羞涩地低下了头。
再说那洪承畴,他是一见董小宛就被美色紧紧地抓住了,只是碍于“官威”,他不能不习惯的矜持,所以就未能立即失态。但是很快也就认可了孙可望的“孝心”。竟下意识地问:“意欲何为?”
孙可望一听,立即兴奋得浑身发抖,看来“英雄难过美人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天下没有不吃腥的猫,你洪承畴也一个鸟样!眼看着自己不虚此行,他就合盘端出了自己的企求:“投奔督爷门下,谋个一官半职,也好出人头地,不枉来到人间走了一趟。”
这令洪承畴大为欢心,和颜悦色地向前拉起了孙可望。孙可望立了起来,正想把满腮红晕的女人推到洪承畴怀里,却见洪承畴陡的脸色一变,同时声嘶力竭地大喊一声:“你想干什么?”晴天霹雳!孙可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茫然无措地望着突然盛怒的洪承畴;董小宛却瞥见了在他的身后,帐篷开门处,立着一个普通而又寻常的军官。然而,这个军官却既不普通,也不寻常。他连接着洪承畴的命运。此人名曰牟更忠,外号“牟小鬼”。
显然,那督爷是表演给这个普通军官看的,奇怪!堂堂总督为什么要怕一个普通军官呢?
未等她寻到答案,就又听到了训斥声:“本督荣肩朝廷重任,事关社稷安危,半点疏忽不得;你却要用女色来让本督分心。把本督当成了什么人?也是好色之徒吗?”
孙可望大为惊讶:“难道你不是好色之徒吗?”
董小宛却在想:此刻这个督爷不失英雄本色。
不容分说,洪承畴就让那个军官把两个都赶了出来。董小宛“礼物”未能当成;但那个督爷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怕的是,那个督爷倒没有对她非礼,而那个养父托孤的孙可望却对她毫无人性地下了口。一个赤裸裸的畜生!完全不顾身下少女的斑斑血迹,一次又一次地施暴,直把她蹂躏得奄奄一息。嘴里还念念有词:“我再叫你端庄!你端庄就坏了我的好事。我再叫你端庄!”
她哭过、闹过、喊过、咬过;然而,面对一个流氓、一个养肥了的豺狼,她所做的一切挣扎都是徒劳的。她很快就成为一只随时都准备挨宰的羔羊。
然而,她的灾难还远未结束。这个孙可望也许是玩够了她,也许是另有所图,居然把她带给了一群“流贼”。这群流贼也许是久未见到女人了;更何况眼前竟是一个姿容绝代的美女?一个个就像苍蝇见了血。他们把兽性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争先恐后地在她伤痕累累的身躯上逞威。直到她昏迷过去,完全不知人事。流贼把她扔在雪地里,呼啸而去,她很快就冻僵了。
幸亏有一个老人救了她。老人是个“军户”,天下大乱之际,征兵“勤王”,他无儿无女,年老体弱也得滥竽充数。到了边防前线,却被涮了下来。孤苦伶仃往后返,却在冰天雪地里救了董小宛。爷孙两人几乎是一步一挪地回到了苏州,老人却疾病缠身,撒手归天了。只把一个老伴陈妈妈留给了她。为了谋生,也为了报恩,她只好在秦淮河上讨生活。这种身世,怎能不令她悲悲切切?
此刻,她怀抱琵琶“大弦曹曹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曹曹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只不过“落”下的都是斑斑血泪而已。
这时候郑妥娘潸然泪下倒犹可说也;只是在绛云楼外却有一个“挂单”的和尚哭得死去活来令人费解。这个和尚破衣烂衫,穿着一双带血的草鞋,面黄肌瘦,狼狈得不象样子。但是泪水遮不住他那一双聪慧过人的眼睛;更挡不住他那刻骨铭心的回忆。
三
琵琶声歇,墙外的挂单和尚已经哭成了泪人;郑妥娘也想到了自己的身世,不由得悲潮滚滚,热泪盈眶。但是,她从不肯在人前流泪,竟掉头离开了绛云楼。墙外的和尚却等到天色将晚,呆呆地目送着董小宛的背影好久好久
三天以后,绛云楼的女主人柳如是度蜜月归来了。
这个柳如是可不得了!不仅在中国娼妓史上地位显赫,在艳帜高扬之外,还高举着爱国主义的大旗。而且,连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陈寅恪老先生都写了皇皇巨著《柳如是别传》。长达八十万言。这是个真正的“千古名妓”,此刻,她就像一只珍贵的金丝鸟,环视着身边名贵的家具、豪华的陈设、绚丽的被褥,既没有婉转啼鸣的雅兴,又没有悲天悯人的思索。只是呆呆地遐想着昨天夜里的情景。纳她做妾的是自称“千古名士”的钱谦益,这个老风流此刻还在酣睡,昨晚简直是发了疯,表现出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激情。这令她感到了一丝喜悦,也许他能够多陪伴我几年吧!既然上了秦淮河,就只能身不由己,唉!莫非真的如郑妥娘所说,当人小妾就是我辈最好的归宿?嫁个名士竟成了值得庆幸的事。
想到这里,她就倍感慵懒了。明明知道“女为悦己者容”,也懒得梳洗打扮了。
女人啊!女人。驻颜无术呀!再怎么美丽也是昙花一现。二十四岁了啊!这在秦淮河上已经是老太婆了啊!我这归宿实在也是无可奈何呀。
她有一种“随遇而安”的潇洒,在秦淮河上很有人缘。这场被人羡慕的“黑白婚姻”,得到的是一片赞扬。唯独郑妥娘“泼凉水”:“找了一个双料的‘爷’罢了。有钱,更有一把年纪!当爷爷绰绰有余。”赞扬声早就在那“老厌物”的无能下被忘得干干净净了,唯独郑妥娘的话却时时刻刻响在耳边。作为一个女人,她确实十分大胆。仅仅十四岁,就跟一个长工“私通”,充分地享受了偷吃禁果的欢娱;也遭到了偷吃禁果的惩罚。她被卖到了秦淮河。由于她的大胆,也由于她早期的经验,她的风骚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很快就在秦淮河上独占鳌头了。那时侯没有成立“协会”的时尚,如果类似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就一定会由她发起成立“秦淮河妓女协会”,并自任会长。
她是真正的“女强人”、货真价实的“妇女领袖”。
这样的人,大都性欲极强,柳如是也不例外。然而,却找了一个“黝颜鲐背,发已鬈鬈斑白”的老头子,就只能忍耐“饥渴”。世事难以两全,她本来就是妓女,要那方面的满足,实在是易如反掌,但是却没有“名分”。要“名分”,就得“守规矩”。她的郎君钱谦益早就说了:“既往不咎;但是从进了钱家的门开始,就得以烈妇贞女自尊自爱。勿谓言之不预也!”她对十分无能的“老公”只能忍气吞声。
唉!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女,她当然追求自己美好的爱情。十六岁的时候,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陈子龙,那是在横湖的一艘花船上,几个挂着文人头衔的嫖客,给她介绍了新来的客人。那是一个颇有“燕赵之风”的慷慨激昂之士,然而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国秀才。他的谈锋寒光四射,咄咄逼人似北方的崇山峻岭;他的举止纤巧温柔,脉脉含情如南方的水乡泽地。刚柔相济,令她心悸,特别是他对国事的尖锐抨击,都令她一见钟情,觉得那荡漾的湖水恰似她的心境,自己等了很久的男人,原来却在这里!
那天,陈子龙似乎也对她情有独钟,看她的眼神温柔得大半都是羞涩。他借酒上脸,竟让她走笔作歌。
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对她来说,小菜一碟。何况她又想在心仪的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华呢?于是她欣然命笔,诗句如长江大河,滔滔而出:
江皋萧索起秋风,秋风吹落江枫红。
楼船萧鼓互容与,登山涉水秋如许。
校书婵娟年十六,雨雨风风能痛哭。
自然闺阁号铮铮,岂料风尘同碌碌。
绣纹学刺两鸳鸯,吹萧欲招双凤凰。
可怜家住横塘路,门前大道临官渡。
曲径低安婉转桥,飞花暗舞相思树。
初将玉指醉流霞,早信平康是邪狭。
她的诗句还没有写完,周围早就围上了一圈男人。他们一个个装模做样地“赞叹”:
“好!凤凰比鸳鸯大。我倒希望能得到柳姑娘的一对鸳鸯。”
“你自己是想配鸳鸯吧?可惜你不是凤凰。”
“她又不是官妓,想弄萧完全可以自由自在嘛!”
“那么多的高枝,那一根能招着凤凰可很难说,你看她现在正红得发紫,能‘从良’吗?”
“不要把欢场女人的话当真;何况她又是在这里写诗!”
柳如是从来不把人们的议论当回事,尤其是男人的议论,统统权当是放屁。她自管按自己的思路写下去:
妇人意气欲何等,
与君沦落同江河。
多情感叹当盛年,
风雨秋塘浩难继。
这时,一个老者捻着银须叫了声“好!”。满座的嘈杂嘎然而止,柳如是也停下笔来,静静地等着老者的评说。
老者继续习惯地捻着他的花白胡须,满眼风情地瞟了她一眼,然后徐徐地说道:“前已‘暗舞相思’;现又决心‘同沦江河’,这情岂是一般的妓家所能道哉?不知子龙贤弟是否有胆量涉足这‘风雨秋塘’?”
这似乎很平常的话,几乎要打下了她的眼泪,她含着热泪感激地望了老者一眼,感到他是那么慈祥、那么善解人意。她记住了这张脸。有人告诉她,那老人叫钱谦益,表字牧斋。是当今的“文坛领袖”,“天下第一名士”。她就更记住了这个名字
哪个被叫着“子龙”的年轻公子,倒是很有胆量与她同居,对此,钱牧斋拍手大笑:“好!一个是才女加神女,一个是才子加神童。才同神同,非一般的才子佳人所可比拟。只可惜,‘秋塘风雨难为继’一语,当初就有一点箴言的味道——”
少男少女可不管什么箴言,他俩沉醉在热恋的狂欢中,忘记了一切。“花月正盛开”“半醉倚轻红”“名妓与名士”的浪漫声震太湖,这欢乐的日子就太短促。“家庭环境的复杂”淹没了,如同太湖水一样的无穷无尽的甜言蜜语;“经济形势的陡然窘迫”令陈子龙“与君沦落同江河”的豪言壮语全部化作了泡影。他乖乖地回家做他的孝子去了,留给她的只是一首接着一首的《梦江南》。
人何在?人在枕函边。只有被头无限泪,一时偷拭还须牵。好想要他怜!
她只能悲叹:无论她如何努力都进不了陈家的大门。像陈家这样的名门大族,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一个妓女的。她才华横溢,足以淹没整个世界,但是,跟“神女”占了一点边,那就不如白痴;她貌若天仙,足以征服全体男人,但是,有一点“神女”的影子,那就弃如敝屣。拒绝一个妓女进门,那是不用商量的。陈子龙不会企图说服深受“程朱理学”熏陶的乃翁的。但是他善于“作伪”,偏偏讲一些“国难当头,要与皇帝分忧”的话语,这就越发令她柔肠寸断了。
短暂的才子佳人的浪漫生活并未能改变她的身份,她仍然是秦淮河上的妓女。一个叫周道登的孝廉为她赎了身,纳为小妾。然而,等待她的仍然是无边无际的俗不可耐的苦难。
古往今来普天之下“孝廉级”的男人都下作得不可名状,灵魂肮脏得令人齿冷,但是却概不例外地拥有一副老实巴交的外貌。在中国,孔老夫子早就说了:“子居乡党,循循然,木纳,似不能言者。”“嘴拙”反而给人以高深莫测的印象,于是就“又红又专”了。这样的人是“极品人才”,“举孝廉”之类当然非他莫属。自然也可以捞着诸如“小校长”、“副科级”之类的职务。他们的本事明明极其有限,却偏偏要装腔作势,所以个顶个的俗不可耐。让柳如是与这样一个“寡趣”的人相伴,还不刚好应了一句俗话:“好花插在牛粪上”?
何况,周道登妻妾成群。那群小妾对柳如是嫉妒得发了疯,竟联合起来生生地把一个裸体的老公从柳如是的卧室里拖了出去。柳如是不与她们计较,但是她们嫉妒如初。为什么?因为柳如是的才华是无法掩饰的。一群只知道涂脂抹粉的妖娆女郎当然在无端吃醋之外,只能处处寻衅闹事。
好一个柳如是,居然用自己的私蓄掷还了周道登的赎身钱,然后拂袖而去。重返秦淮河,仍然高举艳帜,让众多的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但是,毕竟年纪“大”了。妓女是“美女经济”,对年龄十分苛求,尽管她们也可以颇为自豪地宣称自己是吃“青春饭”的,但她们的“服务对象”却有“洁癖”,像吃黄瓜一样,越嫩越好。雏妓一般在十三四岁就被开了苞,色鬼们以蹂躏幼女为能事;十七八岁“走红”的岁月十分短暂,接近二十就亮起了“红灯”——要赶快寻找归宿。柳如是的归周道登便未尝没有“寻找归宿”的意思,然而“遇人不淑”,再作冯妇已是“大龄窑姐”。幸亏她色艺双绝,身价才没有一落千丈,否则还不是让人弃如敝屣?然则,她毕竟二十多岁了,岁月不饶人。美女是一代一代涌现的,“供大于求”是铁的法则。她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
天赐良机!那个穿梭于妓女丛里的杨龙友告知她:钱牧斋的夫人死了。什么?“风流教主”中馈缺位,天哪!还不乘虚而入?如果不能抓住这种良机,那就不是柳如是了。
柳如是把自己打扮得像一朵娇艳的花。大红的襦裙上端特的开了一个很大的领口,露出了一抹酥胸。俗话说,“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一身孝。”这柳如是要“俏”也与众不同,反其道而为之。加之又没忘了戴上满头的茉莉化,就与那雪白的酥胸相映成趣了,显得格外性感。
她亲自驾着一叶扁舟,直奔虞山,打听到钱谦益的“半野堂”所在,就登门求见。
她自报家门之后,就听到里面有响动,心想:什么“当今李(白)杜(甫)”呀?同样是一个好色之徒。就未免有点失望。岂料很快就恢复了寂静,莫非吃了“闭门羹”?
果然,不多的时候家人就走出来,挥手让她离开:“老爷说了,不见俗妓。”
原来,钱谦益刚听到柳如是的名字,眼前立即浮现出一个丽人的倩影。他想到了当年的那只花船,所以就迫不及待地起身。及至远远地望见了门外的那朵花,他就嘎然止步了:“不过一船妓耳!”
他玩了一辈子女人,总是有选择的。
柳如是好感动:真的是名不虚传!好一个“东林领袖”,风流也不离“清流”本色。自己的试探获得了完全成功,就欣喜若狂,立即把满头的茉莉花,打扫得干干净净,露出了那黑亮如漆的自然本色。然后递给家人一张纸,说道:“这是我呈给学士的一首诗,烦你奉上,试问牧斋见也不见?”
家人莫名惊诧地望着眼前的这位“奇女子”:她不避唇枪舌剑,毅然亲自登门,造访一个陌生的男人,就已经十分出格了;如今又要赠诗、还敢称老爷为‘牧斋’,这不显然要与老爷称兄道弟了吗?虽说老爷文名远播,经常以文会友,但眼前的女子对自己的诗就那么自信吗?
钱谦益漫不经心地接过来那张纸,还没有读诗,就被那字迹镇住了。那书法娟秀,而又充满了阳刚之气;因为是一气呵成,又令那阳刚之气咄咄逼人。他迫不及待地读那诗篇:
声名真似汉扶风,妙理玄机更不同。
一室茶香开澹黯,千行墨妙破冥朦。
竺西瓶拂因缘在,江左风流物论雄。
今日沾沾诚御李,东山葱岭莫辞从。
这诗用了不少典故,似乎在考察他的学问;意中又含着浓浓的春意,令他心悸魄动。这女子慧中秀外,含蓄又豁达。他一叠声地高叫:“快请!快请!”,把“一朵花”捧到了上座上。
两人想见恨晚,从此开始了热恋。从嘉兴鸳鸯湖归来,就难分难舍。柳如是说:“天下唯虞山钱学士始可言才,我非才如钱学士者不嫁!”钱学士也欣然表态:“天下有怜才如此女子者乎?我非才如柳者不娶。”
对此,唯有郑妥娘嗤之以鼻:“才子佳人的落套故事而已。”
这是一场在中国文人中被反反复复津津乐道的婚姻,其脍炙人口的程度几乎是无法比拟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不相称”:一个是曾经当过朝廷命官的文坛领袖;一个是自始至终卑鄙下贱的欢场名妓。地位悬殊得不啻天壤。而人们更感兴趣的却是另一个“不相称”:一个是年逾花甲须发苍苍的驼背老翁;一个是风华正茂皮肤嫩白的花季少女,黑白分明得也不啻冰炭。据传在他俩的新婚之夜,黑皮老公笑着对白肉娘姨说:“我爱你乌个头发白个肉。”柳如是也毫不含糊,立即回答:“我爱你白个头发乌个肉。”这个“笑谈”里面有没有辛酸?历史上的墨客骚士都用那“超越物欲”的话头来蒙骗大众,其实造成这“黑白婚姻”的根本原因却在于另一个“不相称”:一个是富甲江南腰缠万贯的王族尊长;一个是贫贱如洗身无分文的卖身窑姐。没有这一个“不相称”,哪有才子佳人的故事?
但当时却在“腾议”之后,引起了众多“名士”的艳羡。年龄在一天天的增长,谁不希望自己也当个“老风流”?
所以,当那个“过分疲劳”酣睡了一个早晨的“风流教主”醒来时,就已经“贺客盈门”了。
他们大都带着自己的“相好”,“名士”与“名妓”济济一堂,好不热闹。其中有两对颇为引人注目:一对是陈圆圆与冒辟疆;一对是李香君与侯方域。这是两对真正的“郎才女貌”,就要演义出众多的秦淮河上的爱情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