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店旅行,看见的是自己(1)

在城市旅行,看见的是在路上的人;

在书店旅行,看见的是自己

【还好,有那么多喜爱书的人一直在做着关于书的梦。我走进一家书店,就是走进了一个人的梦中。】

旅行时,常常会把当地有特色的书店列入必访名单。

甚至于,有时候逛书店就是这次旅行的目的。

喜欢逛书店,进而想了解书店背后的故事——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到同一处地方,阅读千奇百怪的书,安静地站着坐着读着想着,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

阅读,更是一件很有文艺范儿的事。

喜欢在不同的城市寻找书店,也许与我的出版职业有关,但我认为更应该与我喜爱书有关。

曾经很羡慕学校旁边摆小书摊的大爷,他总是在每天午后时分才姗姗而来,将板儿车停在学校一侧阴凉的地方,支起一排小板凳,自己坐在正中位置,摇着大蒲扇快活似神仙,而其他的小板凳则是留给前来读书、买书的孩子们的。

记得那是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每一个夏日午后最适合我的地方,虽然已经忘了是几角钱看一中午。

我是方圆百里内的书店、书摊的常客,我的家乡是个不大的城市,再远一些的书店骑个自行车半小时内也就到了。我会一次性租一书包的书,看上一个星期,到了周末再去换上一批新的书。

小时候,总觉得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书,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如何能将它们全部读遍,是我做梦都在考虑的事。

后来,随着年岁渐渐长大,也渐渐放弃了做梦的权利,每次一冲动买回来许多书之后,就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忙碌而将它们丢在了一边,渐渐忘记去阅读它们了。

这是一件憾事,我也会想办法去弥补。比如在旅行途中,我一定会抓紧时间阅读一本曾经购买却没时间看的书供路途消遣。

书的价格虽然便宜,甚至比饭后甜点还要便宜,但书的内容却是无价的,看到触动心底的好书,是最幸福的一件事。

像是很多人去中国香港都会提一个空箱子。箱子不一定很大,但一定要拉杆的,且轮子好使,很结实。要不然,没法装书。

中国香港的出版业是有其独立品格和态度的。它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观照:并不在于内地缺哪几本书,而在于内地的出版业缺了些什么精神。

SOGO BOOK CLUB和诚品的出现,让香港的图书市场愈加繁荣,年轻人见面、聊天、逛街、谈事,都会想到这两家书店,行走在路上的读书人,因那份对书店的感情,让旅途上每一个闲逛的书店和阅读的空间变得更加文艺气。

SOGO大多数是日文引进书,在密密麻麻铺天盖地的书中,动漫类和侦探类占了大半的书柜,这里是文字的乐园。

中国香港诚品保持着中国台湾诚品的味道,又加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走进诚品,满眼都是年轻人,这里成了每个港人都要来此一游、每个大陆爱书者必去的目的地。

到处都有用来以书会友的大小不同展览区,将文化和时尚结合得非常紧密。

要是想找一些冷门的书籍, 可以逛一逛铜锣湾一带的二楼书店,那里另类的书比较多,许多冯唐先生的书,我都是在这里淘的。

相比香港二楼书店的书卷气,澳门二楼书店就多了一份小清新的气息。繁华热闹的议事亭街上的二楼小书店叫边度有书,除了有书有画,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彩独立音乐与电影配乐,当然也少不了澳门本地的创意商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