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法使馆来了三位洋女人 3

总署的电报,只有寥寥数语:

崇厚所订伊犁条约诸多窒碍难行,经王公大臣与内阁会议,圣谕另选使臣赴俄交涉改约,特派曾纪泽充任钦差大臣兼驻俄国公使。先电告预先做准备,正式公函及国书陆续寄到。

曾纪泽捧着一纸电报久久未语。自从朝廷将崇厚革职拿办以后,曾纪泽密切注视局势的发展,作为朝廷一名重要外交官,他分析过中俄关系发展的几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爆发战争,武力解决伊犁问题。国内持强硬立场的大臣如左宗棠、金顺、刘锦堂等统兵将帅主张集中兵力于边陲,不难一鼓而拿下伊犁。朝中的清流派也群起呼吁拒崇约、惩国贼,调兵备战。曾纪泽以为,除了万不得已,不采取主动攻取伊犁这一办法。第二种是屈膝允约,以忍耻吞辱换取两国和平。朝廷内李鸿章、丁日昌等有权势的人物,认为伊犁乃边陲一隅之地,犯不上为讨回而花大代价,崇约已签,更改非同儿戏,不如允约弃地,而固守我所固有之地。持此种看法之人,在朝廷最高层里还有支持者,倘若不是朝野反对崇约的呼声很高,这种谬论很有可能占上风。曾纪泽内心是谴责并痛恨这种丧权辱国论调的。

对于这两种可能性,曾纪泽认为前者有失偏颇,后者一味出让主权。他猜测,朝廷很可能要寻找第三条路径解决伊犁问题。最可能的是再派使臣去俄国交涉,能争一分是一分,这是避免战端、和平解决的唯一办法。从大的国家环境来说,俄国和土耳其之间的战争刚结束不久,俄国财政吃紧需要喘息时间,英法德和俄国之间关系复杂微妙,他们不会全力支持俄国对中国的战争,因此经过努力重开谈判或许可以实现。曾纪泽赞成这个办法,他甚至设想过朝中的许多大臣可作为使臣人选,但唯独没想到自己。所以对于朝廷发来的电报,他感到特别突然。轻轻一纸电文,简短的两行字,在他手中却是力重千钧万钧。除了感到突然,他还感到压力和不安:自己肩上忽然又负载了一座巍巍高山,如何才能把它担当起来呢?

“侯爷,您决定接不接这趟差?”长时间沉默,使刘玉祥忍不住问道。

曾纪泽只回答了一个字:“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