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5)

王辅臣是个很精明的人,他是在观望,也是在要价,所以他选择了这种模棱两可。

康熙等不及了,他命令董额带着部队去平凉揍王辅臣,董额凑集了十数万部队,来到平凉城外,他既不呐喊,也不开打,只是带着这十多万弟兄在城外转悠,然后继续围着。

王辅臣没有理董额,不仅没有防御平凉的准备,还把城中兵丁派出去解别的城池之围。

董额当然不高兴,很明显,王辅臣这派头,着实没有给自己面子,压根就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可惜不高兴是没用的,打仗不靠发脾气,靠的是实力,有种你揍他王辅臣一顿。

也不是董额天生就软弱,曾几何时,董额兄也在王辅臣面前雄起过。然后,无情的结局,残酷的事实都告诉他,王辅臣这小子动不得,他就像是铜墙铁壁,坐在那里,你也搞不掂他。

没有本事,就只能自认倒霉,不管王辅臣怎么羞辱,董额始终在城外岿然不动。可惜,康熙等不起,十数万军队屯聚城外,不种田,也不开工,白吃白喝,旅游费用实在不是小数。

康熙烦了,让董额开打,几次催促,董额还是不动。尽管他知道,抵抗圣旨,因循不进的后果,但是,董额更清楚,满洲人如果打了败仗,其后果只有一条,就是回去后被剁掉。

对于打仗来说,铜墙铁壁只是一个神话。

世界上,最好的防御不是防御,而是进攻,这是被无数军事战略家证明过的命题。王辅臣不傻,他屯居平凉城,并不是要跟康熙干仗,也并不是自己想死,他想让康熙再开个价。

康熙果然给他开价了,在平凉城被围之后,康熙继续给王辅臣写信。

康熙这回价码提得很高,说如果王辅臣念及数万军民的身家性命,放下刀枪的话,不光王辅臣,即便杀害莫洛的士卒,也是可以既往不咎的。王辅臣看看,觉得还有讨价的可能。

王辅臣回信:感谢皇帝宽宏大量,虽罪过可既往不咎,但投降后弟兄们工作如何安排?

王辅臣的确很精明,不过他的这个价码,实在开得太黑,把康熙彻底激怒了。康熙决定把董额撤换,派出一个非常具备战斗经验与实力的人,到平凉城去,彻底搞定王辅臣。

被派去的那个人,名叫图海,他也是老熟人,具体履历不用多介绍。

图海的到来,使我们想到了上次来陕西的莫洛,一个是主张不急着撤藩的图海,一个是坚决主张撤藩的莫洛,一个最终平定了叛乱,一个却是这场叛乱挑起的始作俑者,很有意思。

历史很多时候,不必用人来评判,历史的结局,已经给了历史很好的评判。

图海是一个很有远见,很有智慧的人,数年前,他反对立即撤藩,是因立即撤藩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他面对的一面是最有权力的皇帝,一面是真理,他依然义无反顾地抉择了真理。

莫洛是一个目光短浅,不堪负责的人,数年前,他支持立即撤藩,是因为支持撤藩能给自己带来好处,能迎合最有权力的皇帝,但是,他的这个迎合,最终使他丧失了可贵的性命。

时也命也!有什么样的选择,就必然带来什么样的结局。

事情就是这样,既不公平,也相当公平。

图海是带着胜利的喜悦来到平凉的。在前面说过,图海兄是一个非比寻常的人,一表人才,才华出众。年纪轻轻,就带领部队驰骋疆场,轻而易举搞掂了李自成的余部夔东十三家。

图海凭借他的远见卓识,预料到康熙突然撤藩之后,吴大爷、耿精忠他们必反无疑,可惜,他的正确意见,被康熙皇帝最终否决,他没有怨恨,而是任劳任怨,走到了平叛前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