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涉皇权者,必消灭(1)

此时,玄烨除了高兴,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他脚下,是一块祖宗打下来的偌大疆土;他的头上,是重重的皇冠;而他的身边,有他父亲给他留下的四位大臣保驾护航;他的后面,还有一个极其老道的祖母时时帮衬。

这就是玄烨面前的一切,看起来很美。

事实上,却不过如此。几天后,玄烨想出去旅游(出幸),让鳌拜去奏明太皇太后,鳌拜拂袖而去,如此小事,怎能劳我辅政大臣代劳,还是烦请君自我解决吧。

若干天后,玄烨上体育课,练习拉弓。据玄烨自己说,他年少时天生神力,所以,年纪虽小,却要求用硬弓。苏克萨哈说,八岁小屁孩,唠唠叨叨,自作聪明,你折腾个啥。

不到十岁的小玄烨自始至终都搞不明白,史书上说皇帝最大,按规矩可以为所欲为,为何这点儿小事,他居然都办不到?玄烨没有搞明白的问题,他的祖母早就搞明白了。

这个世界上,除了地位以外,还有两个字很重要,叫实力。不管你是谁,都得靠实力说话。山姆大叔之所以能全世界到处开仗,因为它有开仗的实力。没有实力,一切都是白搭。

没有实力,就得积蓄实力,有了实力,才会有真正的权力。

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玄烨的祖母,在若干年前就懂得了。积累实力,要的是手腕,若干年前,他祖母利用多尔衮,保住了儿子的皇位;若干年后,他祖母也能用手腕挽救孙儿。

十几年前,太皇太后还年轻,她可以用她特有的资本,去帮助儿子顺治去坐稳皇位。

十多年后,太皇太后还是想到了这一招。烦请诸位不要想歪了,认为太皇太后与索尼、或者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其中某位有一腿,这样想真得小心遭雷劈。

这回轮到太皇太后的孙儿,此时才十二岁的玄烨上场了。

康熙四年(1665),大清国的街头巷尾,天南海北都听到了玄烨的好消息。民众议论纷纷,均听说皇上纳妃了;宫里也异常热闹,吹吹打打,仪仗绵延,众人都喜气洋洋。

有人赞叹,有人懊悔。而对于玄烨来说,他此时还不知道这婚姻对他的真正意义,他知道的是,这是祖母的安排,祖母从小最疼自己,既然是祖母的安排,那就照祖母意思办吧。

这次纳妃与以前不同。这一年,康熙纳了两个妃子,一个为赫舍里氏,一个为钮祜禄氏。前者是索尼的孙女儿,后者是遏必隆的女儿。索尼老爷子虽说上了年纪,但还是笑呵呵的;而对于遏必隆来说,他还年轻,跟皇帝攀上关系,是他的无上荣光,他笑都还来不及。

恩浩荡。苏克萨哈与鳌拜有些悔,事实却告诉他们,悔是无益的。最憋屈的是遏必隆,凭什么我女儿低她一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