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兰采访实录(1)

问:今天来拜访您,看到有小朋友在您家里学习剪纸,您怎么带自己的徒弟?

答:她要是不喜欢剪,怎么教都没有用,你要厚脸皮地学才可以,就是什么都不顾忌,就是脑子里面喜欢剪纸。以前我没有拿纸回家,就感觉把什么东西落下了,就时刻地想着,想办法也学,悄悄偷着看也学。所以最重要的是先喜欢,然后才能越学越好。

问:您从小时候就开始学习剪纸吗?启蒙老师是自己的家人吗?

答:我小的时候剪纸是当作窗花来使用的。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都有贴窗花的习俗,红红的,挺喜庆。也有贴白色的,说明当年家中有老人过世了。邻居郭婶婶是村里的剪纸高手,而且和我家的关系非常亲密。每年过年时,家里窗格上都是贴的郭婶婶剪的窗花,可以说,她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在我7岁那年过年时,我看到村里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贴满了窗花,而我家的窗户上却只贴了4个窗花,我就不高兴了。母亲告诉我,郭婶婶身体不好,家里又有喂奶的小孩,忙得没有时间剪太多。但我还想把窗户贴满窗花,于是让母亲去和郭婶婶借来小剪刀,郭婶婶还帮我熏好了样子,钉好了,让我剪。刚开始经常把纸挑烂了,但母亲可会鼓励我了,她说:“剪得挺好,远看花花的,近看疤疤的,贴上红红的就行了。”

问:是从那时候就喜欢上剪纸了吗?

答:我最喜欢趴在炕上看郭婶婶剪纸了,一会儿的工夫,红纸就变成漂亮的窗花花,简直像魔术一般。自从初次尝试后,我就对剪窗花越来越感兴趣了,而且我还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我家和郭婶婶家在过年的时候都贴满窗花。我常借郭婶婶的剪刀剪一些碎纸头,一剪就停不下手。她看我对剪纸这么用心,就把剪刀和她保存的所有剪纸花样全部送给了我,并且开始教我熏花样和剜剪窗花的各种方法。

问:这把剪刀是专门用来剪窗花的吗?它和一般剪刀有什么不同?

答:这就是一把普通的黑铁剪刀,比较小巧,那时候剪刀也是比较贵重的物件,所以有了自己的剪刀特别高兴,劲头更足了。我很卖力地剪着各种窗花样子,经常戳破手,但剪出的花样总是很粗糙,自己也有些焦虑。母亲就要我记住这样一句话,“毛毛瘦的长甚甚的,档档剪的细针针的,贴在窗户上亮亮堂堂的”。就是说要把窗花上的须须剪得又细又长,这样才亮堂漂亮。这些比较朴素的话语实际上已经概括了剪纸的艺术特色,并且一直影响我到现在。

问:那您认为自己剪得好的原因是什么?除了有郭婶婶的启蒙和家人的启发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

答:因为喜欢,所以就比较努力,手非常勤快,不但春节时给自家剪,就连郭婶婶家的、姑姑家的,以及邻里乡亲们家的窗花我几乎全包了。剪得多了,自然就越剪越好。

问:如果仅仅是照着剪纸样子模仿,肯定也不会有今天的艺术高度吧?

答:刚开始是比着老花样去剪,也经常去搜集各种花样,比如大年三十,村里家家户户贴新的窗花,我就到各家各户去串门,看到有漂亮的窗花,就央求人家来年换新窗花时把旧的给我留下。模仿到一定程度,我就自然而然地去改造那个花样,加上自己的小创意,这些改造由于加上了自己的想法,让我对创造新的剪纸题材有了更大的兴趣和动力。

问:感觉到这个阶段,制作剪纸已经成为您的爱好。那么,您的作品

是怎样走出高家村,被更多的人所认可的呢?

答:我1975年时就参加工作了,那时提拔年轻干部,我曾当过公社党委副书记。但那段时间忙于劳动,剪纸中断过一段时间。1983年,我分配到包头第一化工厂,负责女工工作,有时会帮忙做一些工会工作。1984年时,厂里举办职工书画大赛。我帮着收集整理作品,看到其中的剪纸作品时,我的自信就来了,我觉得自己剪得更好。厂里师傅也鼓励我参加这次展览,我就剪了一幅《凤凰戏牡丹》,结果在展会上,大家都夸我的手艺精湛,剪得漂亮,最终获得了一等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