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帅恩重洋务兴 (4)

数月考察下来,凡盛宣怀所经手诸事,李鸿章皆十分满意,觉得他很能为自己分忧解难,符合自己的用人标准。不久,盛宣怀即被奏调为会办陕甘后路粮台、淮军后路营务处,职责日益重要。他在来往于津沪等地,采买新式军需物品时接触到很多新鲜事物,看到了列强的船坚炮利,看到了洋人的新技术、新思想,感悟到了洋人的恃财欺人,清王朝因财匮而软弱、卑躬屈节。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的学习西方语言文字、引进外国科学技术、创办工矿企业、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的洋务思想,也在盛宣怀的思想深处烙下了印记。由于盛宣怀突出的能力,李鸿章逐渐开始将一些北洋外交事务及其他洋务事宜交给他去办。盛宣怀从此开始涉足洋务,并一发不可收。

1871年盛夏,直隶洪水暴涨,饥民遍野。盛康虽然丁忧在家,却时时不忘关心民生疾苦。他组织捐赠棉衣两万件给灾区难民,并要求盛宣怀赶赴淮南、淮北及上海、苏州、扬州、镇江等地劝募,集资购粮,由上海雇轮船海运发放到天津。盛宣怀整个秋天都在奔走于江浙各地,大力开展赈灾工作。对于之前只随父亲进行小范围慈善活动的盛宣怀来说,这次救灾实为办理赈务之始。由于成效显著,盛康被李鸿章奏请赏加布政使衔。这年冬天,又因克复洪岗等处贼寨,经绥远将军定安保奏,诸功并加,盛宣怀奉旨以道员补用,赏加三品衔,并获赏戴花翎二品顶戴的荣誉。

1870-1871年近两年间,盛宣怀随李鸿章转战南北,获得了李鸿章的信任,也得到了常人所无法企及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从此,盛宣怀长期追随李鸿章,经办以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工商业为中心内容的洋务事业,成为李鸿章的左右手。

最受知李文忠公

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光绪年间吏部主事陈三立在为盛宣怀撰写的墓志铭中,说盛宣怀“以诸生起监司,最受知李文忠公”。盛宣怀受李鸿章的器重,不在于父亲盛康与李鸿章的“雅故”,也不在于盛宣怀的才干,而在于盛宣怀在洋务上与李鸿章观点的契合。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的兴起引起全国震动。所谓“洋务”,顾名思义,就是与洋人有关的人和事,当时人们称作“洋务新政”。因为盛行于同治、光绪年间,又叫“同光新政”。它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倡导下,曾经风靡一时,延续了30多年,李鸿章的名字也就同洋务运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当时,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并试图引进新技术。最早的代表是林则徐和魏源。鸦片战争让林则徐从实践中认识到中西在军事技术上的差距,他说:“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须展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林则徐在这个基础上总结出战胜敌人的“器良、技熟、胆壮、心齐”八字要言,并且把“器良”置于首要地位。因此,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认为如能制造和使用与外洋相同的大炮,“则不患无以制敌”。为了制定战胜敌人的正确策略,他通过“刺探西事”和“翻译西书”两个主要途径,努力探求西方资本主义的新知识。他亲自审订加工的《澳门月报》对当时的抗英斗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解世界各国的情况,林则徐还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世界五大洲30余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