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碧入云月如钩(2)

“那季书兄有何高见?”

“放眼神鲲,最有霸气的当属雍、青二国。雍国从前代开始就变法中兴,内整其政,外御其务,君臣一心,国势鼎盛。”

“嗯,雍国昌盛已逾数十载。”

“观之吾国,自王上登基以来,兴修水利,轻徭薄赋,施以仁政,修缮刑法,可谓一扫陈年迂腐之气,大开清新果决之风。”

听着门外的辩论,云卿一时兴起,站起身在雅间里踱起步来。自从来到青国,见到亲人,她胸中的忧闷便一扫而空,整个人阳光了许多。

她心痒难耐,不禁在房内自言自语道:“可是,这两国都有致命的弱点啊。”

“什么弱点?”雀儿叼着一块五花肉,下意识地接问。

云卿轻轻一笑,说道:“一山不容二虎,雀儿可知雍国有几个王?”

“几个?当然只有一个,雍王!”

云卿笑着摇了摇头,“雍国有两个王,一为继承大宝的雍王,一为战功显赫的明王。当年,雍嗣王死后并未留传位诏书,眼见雍国政权分立,周围三国虎视眈眈,三殿下陈绍不顾家臣反对,顾全大局向二殿下陈炜俯首称臣,这才避免了一场内战。”

“嗯嗯。”雀儿点了点头,“这两位可是一对出了名的好兄弟,全天下都知道。”

“好兄弟?最是无情帝王家,哪里有什么好兄弟?”云卿道,“雀儿,你是没见过明王其人,若见了,你就会明白当年让贤一事纯属无奈之举。”她眯起眼睛,冷冷地看向窗外,“陈绍心机深沉,手段毒辣,为达目的不惜凌虐妇孺。”回想起干州一役,她不禁抓紧桌角,“想来他放弃王位一定不如传言那般轻巧,灭幽夺地,明王军功累累,颇得民心,封地也多是肥沃之土。我若是没猜错,明王实为一只假寐的猛虎。待到时机成熟,必将跃出山林,直取王位。由此看来,雍国的内战只是延后而已。”

“小姐好聪明!”雀儿崇拜地看向她。

云卿微微一笑,继续道:“雍国政事可告知世人一个道理。”

“什么?”

她半眯眼睛,淡淡说道:“御座这个东西,抢到手的才是最稳固的,别人让的往往都是一张瘸腿椅。”

啪!隔壁房间传来轻轻的合扇声。

云卿警惕地瞥了墙角一眼。

“那我们青国呢?”雀儿又急急问。

云卿摇了摇头,不愿再说。

“哎呀,有王上的畅言令呢,小姐怕什么?”她撒娇似的拉了拉云卿的衣袖,“小姐天天窝在家里读书,总要说出来嘛,不然都烂在肚子里,那多不好!”

挨不住她的请求,云卿斟酌了半晌,低声道:“青国有两大隐患,一为人祸,二为地短。”

“人祸?地短?”雀儿不解。

“我问你,当今王上共有几子?”

雀儿低下头,扳着手指,答道:“活着的,有十一位殿下。若是加上早夭病故的,共有十八位王子。”

“十一位。”云卿轻哼一声,“按照史书上的规律,王位之争往往会出现三足鼎立,而后两方合力斗垮最强的那个,最后绝杀。按你说的,已经死了七位,也就是说现在已经进入了两强相斗的关键时期。到最后,这十一位顶多剩下四五位。”

“不会吧……”

“还没完呢。”云卿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脸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争位之时,各方压力将同属一个阵营的几位殿下牢牢地捆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旦外力没了,内部争斗就会浮上台面。私心起,杀气现。到最后,除了座上的那位,只会留下一两位兄弟,折断他们的羽翼,而后扔进一个华美的鸟笼。美其名曰:兄慈弟贤。”

雀儿瞠目结舌地看着她,手中的鸡腿直直落地。

“所以说,为王者需注意子嗣问题,切不可一晌贪欢。”云卿摇了摇手指,调侃道,“一二少寡,三四恰恰,五六足矣,莫过七八,九十起乱,逾十倾轧。而当今王上却有十一位殿下,此为人祸。”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