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灿烂 5

老人是不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在台湾新店山里帮助父亲种茶的苦难岁月?是不是为眼前这些听不见又说不出的孩子感到难过?

王永庆坐着不动,他还想看节目。周玉娟有些难为情地告诉他:节目演完了。她心里极其懊悔:要是多准备些节目就好了。

他们又去观看学生们上劳动技术课。看到学生们在学习缝纫衣物、编织渔网,王永庆高兴地说:“很好,很好,让孩子们走进社会,自己生活。”

最后一项内容:学生们向王永庆献赠纪念品——学生们的书画作品。画中有展翅的鹰、奔腾的马,书法作品多是一些励志和为王永庆祝福增寿的话。

老人再次激动了,他说:“这么好的礼品,我收下了,我要带回台湾去,我要给长庚医院里的病人看看,我要把这些字画带回去,给那些绝望的人看看,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这些孩子身体残疾了,还这么坚强!”

王永庆与孩子们拥抱,合影,他不停地与孩子们说话。孩子们茫然地看着他。老人意识到了:“哎呀,你们听不见,真可惜,真可惜。”

一个半小时后,参观结束。安溪特殊教育学校的全体师生列队欢送。车队浩浩荡荡地离去。

慈祥的王爷爷走了。

学校搬了,搬进了临时校址——那个倒闭的工厂。十几米高的破旧车间,四面漏风,冬天阴冷,夏天闷热,周玉娟和她的老师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着教学活动,并高度紧张地防范着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这一百多个男女学生全都是寄宿生。

周玉娟的一颗心整日悬着,她需要24小时保证所有的学生安然无恙。

每个夜晚,周玉娟都在紧张甚至恐慌中度过,她最怕电话响起,她怕那电话来自学校的值班老师,告诉她有什么事情发生了。一头浓密的黑发里,很快出现了许多银丝。

孩子们倒是慢慢适应了这个环境。他们有时会想起那个慈祥的王爷爷,会想起那次见过的气派的场面。他们知道了他们有一个多么富有而又多么遥远的乡亲。

但他们谁也不会想到这个遥远而又富有的乡亲会与自己发生什么关系。

一天,安溪特殊教育学校所有的学生都在用激烈的手势表达着激动的情绪,一个惊天的消息迅速传播——王永庆,那个慈祥的王爷爷,要给我们造一个新学校,最高级的,很大的学校。

有人用手语说:这是真的,因为王爷爷很有钱。

有人不相信,用手语说:有钱的人多啦,在安溪就有很多有钱人,他们给我们捐过多少钱?

争辩激烈而无声。莫衷一是。

2005年12月底的一天,周玉娟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去参加他们新学校的奠基仪式。当王永庆的代表和当地领导一起挖起那象征性的第一锨土时,安溪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们终于相信了这个梦想成真的事实。

孩子们沸腾了,他们嗷嗷乱叫着,他们无法用正常的言语表达心中的狂喜与感恩。

2006年6月24日下午,安溪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玉娟陪同北京来的记者参观了正在紧张施工中的新学校。那是在安溪南二环上北侧的山坡上开出来的一片新地,建校工程分三期完成,第一期占地72亩,建筑面积10969平方米。在五层的主体教学楼的楼板上,留下了为信息智能化布线的槽口。生活楼,餐厅已经封顶。整个建筑群依山而立,气势不凡。后面将要建造运动场。按照设计的效果图来看,这是一个设施完备、美如花园的学校。

新校舍的建设按照王永庆先生的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初夏灿烂的阳光下,周玉娟校长豪情万丈:“等学校装修完,设施全部安装好,我们就要向全省招生啦!”

2007年11月,安溪明德特殊教育学校落成剪彩并投入使用。

2008年10月16日,惊悉王永庆爷爷病逝的消息,明德特殊教育学校四年级女生谢伟华哭了,她所佩戴的“人工耳蜗”就是王永庆爷爷捐献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