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灿烂 1

倾听是多么幸福的事

当你走在风里 听见

阳光落地 落在花瓣上

落在露珠上 落在草尖

落在青色的麦芒

那一抹清澈如水的声音

阳光在风里飞行

左耳与右耳是一双翅膀

张开 永无相见

却彼此倾听

你的笑语就是我的呢喃

人工耳蜗的昂贵价格,使无数的听障聋人被挡在医治的门外。

人工耳蜗不仅仅是引进的一个高科技的产品,也不仅仅是实施一台精细的手术,它还关系到社会医疗保障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2001年5月,北京同仁医院、深圳发展银行北京分行、澳大利亚人工耳蜗公司发起的“慈善医疗救助基金——聋儿关爱工程”在京启动。中华慈善总会宣布:中华慈善总会接受北京同仁医院和深圳发展银行北京分行分别捐赠的资金各5万元,接受澳大利亚人工耳蜗公司捐助的人工耳蜗一套。这10万现金和一套人工耳蜗作为“慈善医疗救助基金——聋儿关爱工程”的首批捐助。这一专项救助工程主要用于资助特困聋儿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第一名接受该工程救助的患儿是来自辽宁鞍山的3岁男孩孙川霖。

孙川霖出生于一个普通职工家庭,他和他孪生哥哥都患有先天性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家有一个聋儿,已经不堪重负,一对双胞胎聋儿,使年轻的父母陷入苦难的深渊。聋儿关爱工程的启动,解救了他们的一个孩子。

5月25日,韩德民亲自为孙川霖成功地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这次手术花完了“慈善医疗救助基金——聋儿关爱工程”的首批捐助经费。

孙川霖的同胞哥哥只能等待。全国上百万的聋儿只能等待。

2002年,澳大利亚人工耳蜗公司发起一个活动,为了对成年语后聋作科研,将有20个名额可以享受优惠,只要10万元就可以买一只人工耳蜗。这消息令曹克利大夫心里一动,他一定要争取一个名额留给一个特殊的病人——宋培春。

1983年植入的国产单导人工耳蜗让宋培春受尽痛苦。由于不能获得有效听力,手术后不久,宋培春就把耳蜗关机了。但是植入体使他的头部一直隐隐疼痛。到1997年,疼痛加剧,宋培春无法忍受,再次来到北京协和医院,由曹克利再次手术,取出了植入体。对宋培春,曹克利心里总是有一股歉疚之情。

宋培春已经结婚成家,并且有了一个儿子。在无声的世界里,他默默地做着裁缝的工作,安命于一个聋人黯淡的生活。曹克利传来的消息还是在他心里激起了波澜,虽然国产单导人工耳蜗让他吃尽了苦头,但是对声音的渴望一直蛰伏在心底,当一个新希望出现的时候,他在妻子的陪同下又来到了协和医院。

20年前的手术记忆犹新,宋培春对手术十分恐惧。曹克利安排了他与几个多导人工耳蜗植入者见面,看到他们听力和语言的良好状况,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宋培春终于下了再次手术的决心。

手术很顺利,尽管他的耳蜗早已骨化,但是有了术前影像学评估,曹克利早有了对应的解决方案。两个小时,毫无痛感。

一个月后,曹克利给宋培春开了机。宋培春听到了一些嘈杂的声音,他心里有些惊惶,是不是又失败了?他再也经受不起打击了。曹克利告诉他,他的耳朵二十多年没有听到声音了,康复需要一段时间。他将信将疑地回去了。慢慢地,他听到的声音越来越清楚了,有一天,他终于听到儿子喊他“爸爸”,宋培春的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

他的妻子每天晚上给他读报,以帮助他恢复听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