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是沸腾的乡情 1

我听见

生命的渡舟停留在无人的渡口

等待起航 已经一万年

星星在大地里沉睡

风在海面蛰伏

故乡的植物静穆

一切从未开始

那一刻

你退回旷野

去听一个天启的声音

音域宽阔足以覆庇世界

却又是那般微细

谛听者

必须用心口贴近大地

克拉克教授发明研制的多导人工耳蜗成了澳大利亚国宝级的科技成果,墨尔本大学的仿生耳研究所成为澳大利亚的骄傲,参观这个执世界听力学研究之牛耳的研究所,成为许多国事访问行程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在来访的贵宾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国际风云人物,包括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

1985年,第一个成人人工耳蜗植入系统通过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进入美国市场,然后很快进入欧洲市场。

1990年,第一个儿童人工耳蜗植入系统又通过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进入美国市场,旋即进入欧洲市场。

1991年,澳大利亚人工耳蜗进军亚洲,先是进入日本,然后是韩国、中国的台湾与香港、印度。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聋人人口最多的国家。20世纪末,中国听障者的人数达2057万,远远超过了当时澳大利亚的人口总数。这样庞大的聋人人口,自然引起人工耳蜗公司的高度关注。

澳大利亚政府为多导人工耳蜗进入中国开辟道路,搭建桥梁。

1993年6月,澳大利亚总理基廷偕夫人来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会见了澳大利亚总理夫人阿尼塔女士。

阿尼塔女士高度评价了近几年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对邓朴方主席为中国残疾人事业作出的成就十分敬佩。她对中国的听障者表示十分关注,表示澳大利亚政府愿意与中国有关方面进行合作,用澳大利亚最新的科技成果使中国听障者获得医治,重建听力。

邓朴方向阿尼塔女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她所说的最新科技成果表示了很高的兴趣。

随行的澳大利亚国家听力中心的专家介绍了人工耳蜗,澳大利亚人工耳蜗公司的玛莎·弗兰特女士做了具体的演示。

邓朴方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他深深地知道科技的力量对人类意味着什么。看到人工耳蜗对聋人康复的巨大作用,他很兴奋,他对总理夫人表示感谢,他说澳大利亚的科技政策值得借鉴,中国可以考虑引进人工耳蜗。

当他得知人工耳蜗的价格需2万美元时,有些担忧,他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2万美元的价格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太昂贵了,希望能够降低价格,使更多的中国聋人能够使用这样的高科技产品。

而后,阿尼塔女士一行在邓朴方、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任汤小泉、副主任高成华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这次来访,阿尼塔女士向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捐赠了一套人工耳蜗调试设备。这是澳大利亚人工耳蜗技术和产品第一次来到中国内地。

随后,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安排了一个小范围的人工耳蜗介绍会,邀请了一些耳科大夫和患者。这些人中,有一位同仁医院的退休医生,他就是邓元诚教授;还有一对来自江苏的姐弟,姐姐叫陆荣,弟弟就是陆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