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佳宁郡主 (4)

当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姜魁体内似乎有股热流在涌动,那是一种尘封已久的战士的欲望。通过姜靖和付甲的叙述,他在知道白起被秦昭襄王勒令自杀后,姜魁久久无语。

白起啊白起,你一代名将竟会如此下场。不知道元让、苏射、赵括他们知道了你有如此报应会是什么感想?杀人者最后把自己也给杀了,这算不算是个天大的讽刺呢?还是因为没有人能杀得了你,除了你自己?

不知道为什么,此时的姜魁居然没有临死前那么的怨恨白起了,难道说睡了50多年,当初那么强烈的怨气和恨意都消散殆尽了吗?姜魁甚至在想,如果自己是白起,又会怎么做?杀?还是不杀?除此之外,姜魁剩下的也只有遗憾了,遗憾自己没能成为他的对手,遗憾自己不能亲手打败他,割下他的首级。

而在来邯郸的这一路上,姜魁随处可闻赵国百姓对赵括的咒骂,恨不得把他从地下挖出来鞭尸三千,而亲身经历长平之战的姜魁却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他重回人世后,反复思考了长平之战的整个前后经过,想了很多很多。

其实赵国从胡服骑射后,经沙丘之乱,内外交困,国运衰微。而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日盛,攻与守,固然战略上有一定的意义,但战争最终是靠实力决定胜负的。不可否认,单单在战前秦赵整体实力的比较上,赵国就已经输了。而且当时多出名将的赵国似乎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自从马服君赵奢死后,蔺相如病重,就只剩廉老将军一个人独撑危局。小一辈的将领中还没有发现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像上党这么重要的战事,赵国竟还是派出廉颇老将军领兵出征,能有比这更无奈的吗?

秦军远道而来在于速胜,急于与赵军主力进行决战,以结束战争。而廉颇老将军身经百战,一眼便看出长平的地理位置优势,于是令赵军主力扼守长平避战不出,以迟滞消耗秦军,届时秦军将不战自退。到那时,只待战机出现,全军而出以逸待劳击溃秦军。

然而这一切全被赵括的到来打破了。赵括是一个不能够以国相托的人,他不见得不能打仗,但是过于轻浮自大。这场决战要的是必胜,对赵国来说不能冒险。赵括换一个地方拜将,比如秦、楚,可能都会是不错的将领。但要他在赵国生死存亡关头领一国之军,与强秦决战,非他之能。更何况,他的对手是白起。

统帅失败,国君则更加失败。

秦昭襄王在55年的从政生涯当中,使秦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削弱了六国的实力,而且还剔除了秦国内部对王权有威胁的势力,为后来始皇帝最终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国家权力的集中、军队实力的强横、内外政权的稳固,秦昭襄王已经做了他可以做的一切。

长平大战之后,秦国独霸。更是在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起兵攻周,掳姬延入秦,既而释归。没过多久,姬延崩,周亡。立国879年、曾经辉煌强盛的周朝就这样亡在了昭襄王手里。

经此一战,秦昭襄王奠定了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秦国由此更是声威大震,统一天下已经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所以秦昭襄王死后,举国哀恸,上至豪门权贵,下至贩夫走卒,都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涌上街头,对秦昭襄王展开各式各样的哀悼活动。纪念这位为秦国强盛而殚精竭力的国家领袖,如果非要说秦昭襄王有什么重大失误的话,那就是杀掉白起了,但在姜魁看来,这是白起罪有应得的报应,怪不得秦昭襄王。

按姜魁的想法,如果让秦昭襄王多活上三十多年,统一天下的壮举必将由他来完成,就没嬴政什么事了。而相比来说,赵孝成王就差得太远太远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