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2年12月3日,摩纳哥,蒙特卡罗当地时间下午3 时17 分,一个伟大的 历史性时刻终于到来了! 国际展览局诺盖斯主席在第 132 次成员国代表大会 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10 年世博会主办权授予中国上海”。从1851年第一位中国人参加英国伦敦世博会,历经 150 多年后,有 5000 年文明史的中华民 族终于实现了中国举办一届综合类世博会的梦想。而且,在世博会 150 多年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综合类世博会。正像国际展览局洛塞泰 斯秘书长在投票当天说:“今天,世界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希望。”
     中国申博成功,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英明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人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同心同德以及国际友人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国家申博委、上海市委、市政府历任领导、上海市申办 2010 年世博会领导小组 和全体工作人员不辱使命、团结一致、无私奉献、奋力拼搏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 际地位不断提升,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认同。日益强盛的祖国是申博成功的坚强后盾。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上海这座城市充满着活力与朝气,海纳百川的文化以及举办国际盛会的条件和能力 也是中国申博成功的魅力和吸引力所在。党中央、国务院把中国2010年世博 会承办地放在上海,这是对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全市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伟大盛会。每一届世博会都成为见证人类 文明和发展的重要驿站。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9 个春秋。一个半世纪的沉淀,世博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这是因为她为世界各国开阔视野、 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和舞台,不仅极大地激发人民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热情,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各国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并且给人类留下了宝 贵的精神财富。
     世博会开启了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世博会正引领人们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物质的崇拜走向对人的关怀,从征服 自然走向尊重自然,从追求增长走向可持续发展。
    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对展示中华民族 5000 年的人类文明、展示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伟大成就、展示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对促进我国同各国各地区人民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加深了解和友谊、共同实现世界 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下,在各参展国、 参展组织的热情参与下,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带领全市人民以及各有关部门和众 多志愿者,正在向全国,向全世界展示中国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风采。我们相信,中国2010 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博会历史上一届精彩、成功、难忘的世博 会,从而在世博会的历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我有幸参与申办2010 年上海世博会工作,并见证了中国获得 2010 年上海 世博会举办权这一历史性时刻。申博成功后,有不少同志、朋友们希望我能把 有关三年申博、三年拼搏中的起伏曲折、为何申博如此艰难、又为何胜得如此辉 煌的过程和细节写出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犹豫不决。时隔近十年,直到 2009 年 9 月,我欣慰地看到当年申博的“前线总指挥”吴建民大使和他的 夫人施燕华共同回忆编写的《我与世博有缘》这本书后,使我涌动了想写这本书 的念头。后来,在不少曾经参与申博的老领导和同志们的多次鼓励下,我觉得 有一种道义上的责任,我应该给大家留下一些有关申博的经历,因为,这是一段 值得回忆,值得珍藏的历史资料。因为这是我国与世博会 159 年情结中不可或 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这本书能够使读者更多地了解申博的艰难、申博成功 之路的曲折,继续弘扬由无数“申博人”共同汇聚的申博精神,从而激起人们办 好世博会的热情和信心,那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真正目的和价值所在。
     但是,由于这本书是我个人时隔十年的回忆,所以只能是写我所亲历或者 我所知道的一些事和一些人。因此,本书也往往一鳞半爪,更无法讲述为申博成功作出无私奉献的众多同事们的业绩。我个人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申博人”。 但作为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我愿意从个人有限的经历和有限的角度把 它记录下来供大家参考,因此,读者如果认为揭秘和猎奇是不必要的。因为中 国申博成功的“秘”就是中国人民是在用“心”在申办,它的“奇”就是国际展览局 成员国公正、理性、明智地选择了中国上海。
     历史是永无休止地向前发展的。任何一本回忆历史进程的书都只能记录 下其中的某一个阶段、某些瞬间和某些人。但是,我相信,当中国 2010 年上海 世博会成功后,所有直接,间接参与申办世博会,筹办世博会、举办世博会的人 们都会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因为,我们都曾为之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
    谨以此书献给他们。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