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 年7 月,他在日记里记下康乃尔大学铁道工程系教授克蓝德尔(Charles Crandall )的轶事。克蓝德尔夫人在婚前因病失明,“夫人不欲以残废之身累其所爱,力促克氏退婚。克氏坚不许,遂终娶之,敬爱之,终身不倦。今夫妇皆老矣。乡里之知其事者,莫不称克氏之不负约,谓为难能而可贵。此西方之信义也,以其可佩,故记之。”③克蓝德尔的佳话,胡适一直牢记在心。1923 年5 月底,他在杭州养病,跟曹诚英恋爱的时候,接到了陈衡哲的一封信。陈衡哲在她的信里,提起她作了一篇小说,用瓦莎学院(Vassar College )一位女教授和康乃尔大学一位男教授之间的恋爱故事。这就是陈衡哲《洛绮思的问题》那篇小说的由来。陈衡哲在信上说:“你何不也用这个题目作一篇呢?我的题目是Prof. Tichener and Prof. Washburn [提区纳教授跟娃须本教授]的事。事情的大纲属于他们,但细目尽可自由创造。我的主旨是妇女的出身问题。你如能做一篇,狠可以给我们一个比较,可以使我们知道一样的材料的不同用法,这是狠有趣的。”胡适的答复是:
我也想试做一篇,但拟用他们二人之外,还加入Cornell [康乃尔]的Prof. Crandall [克蓝德尔教授]的事。此君订婚之后,尚未结婚,而女子病了,病中把双目都瞎了。伊就请求他解除婚约。他坚持不肯;他们竟结婚了。这位夫人虽是瞎子,但绮色佳的人没有人不敬爱伊。他们生的子女也都很好。①
① 周质平,《胡适与韦莲司》,35 页。
② 请参照笔者:江勇振,〈男性与自我的扮相:胡适的爱情、躯体与隐私观〉,《现代中文学刊》(上海)2011 年第6 期(2011 年12 月),页52-70 ;Yung-chen Chiang, “Performing Masculinity and the Self: Love, Body, and Privacy in Hu Shi,” The Journal ofAsian Studies, 63.2 (May 2004), pp. 305-332.
③ 胡适,《胡适留学日记》,第三册,702-703 页。
胡适要表彰克蓝德尔教授,就在于未婚妻失明以后,他还能坚持,并且信守他的婚约。胡适所强调的原则,是君子不应该由于外在条件的改变而收回他对婚约所做的承诺。另外一个令人玩味的例子,是美国的威尔逊总统。1916 年,威尔逊竞选连任,很多美国人不愿意投他的票。他们的理由是,威尔逊总统在原配过世不到一年以后就再婚。胡适批评这种思想是狭陋的清教徒主义。他说:
余非谓政治公仆不当重私德也。私德亦自有别。如贪赃是私德上亦是公德上之罪恶,国人所当疾视者也。又如休弃贫贱之妻,而娶富贵之女以求幸进,此关于私德亦关于公德者也,国人鄙之可也。至于妻死再娶之迟早,则非他人所当问也。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