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五台山 1

冯子卿一行赶到太原时,却下起了漫天大雪,老局长到饭店来看他们,身后还有一位衣着朴素操着陕西口音的长者。老局长说:“这是G老,从延安时期到一九六四年,任中共主要领导人的秘书。”

冯子卿握着G老的手说:“G老,我知道你,历史上中央领导人著名的五大秘书之一。”

G老爽朗地笑着说:“我们要搭伴走一路了。一九四八年我们过了黄河,也是冬天,过五台山时,车陷在雪里,推车的时候,我把鞋都掉了。想不到今天我们又要冒着大雪翻山了。”

老局长对柳明说:“山路都结冰了,你们开不惯,我再叫个司机吧。”柳明说不用了,我已经找哥们儿安排了一辆依维柯,安排了有经验的司机,不必开两辆车。赵莉在一边说:“我负责照顾G老。”老局长高兴地说:“那我就放心了。”

第二天早上,依旧乌云密布,老局长有些犹豫:“山上的路不好走了,我们先要翻过雁门关到朔州,去看明长城、崇福寺和应县木塔,从那边再返回雁门关上五台山。就怕在雁门关堵车。”G老说:“当年我们翻五台山,雪比这大,”他指指膝盖,“到这里。把我们堵了三天,所以现在山脚下那个伯强村还有毛主席路居馆,最后我们是冒险上山的。”赵莉在一边力主上路,说当年车和路的条件都不好,G老他们也走过来了,再说这雪不定还要下几天,到时候更不好走。柳明跑去征求司机的意见,说可以走,一行人上午便出发了。

到了雁门关下,雪便纷纷扬扬下了起来。司机是个经验丰富的中年人,说下雪尚好,一旦结冰就把我们困在路上了,于是便冒雪上山。只见两边山形陡峭,山路冰滑,路边不少车辆都抛锚了。待到山腰,路便完全堵塞了,车刚刚停下,就向下滑去,柳明赶快跳下车,捡起路边的石头塞住车轮。司机下来看看说,今天崴了,弄不好在山上过夜了。老局长说:“‘三关要隘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这是古人描写雁门关的诗。你们看这山,何等险峻,历史上自李牧开始这里就是边塞要隘,打过不少大仗啊。”

冯子卿站在路边,望着远山说:“局长,这条古道该修了。这可是条驮载过我们民族历史的道路啊。”冯子卿转过身对赵莉说:“五代之后,中国人外出谋生一般三条路,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雁门关就是走西口的必经之路。当年在这条古道上行走的不仅仅是驮满南北货物的马队,也不仅仅是目光中流露着渴望神情的内地汉子,还有许多不惜跋涉山水,穿越崇山阻隔迁往内地的少数民族。娄烦、匈奴、鲜卑、羌、羯、突厥、沙陀、契丹、女真,这些民族都在走过雁门古道后与汉民族‘合同一家’了。我们现在正站在国家民族的历史之路上。”听冯子卿这样说,赵莉便拉着柳明,一定要柳明在这条古道上为她留影。

这时天色渐晚,司机走过来说:“不少大车都抛锚了,如果今晚不翻过山,我们就麻烦了,有的车已经被堵三天了。”柳明说:“G老在车上,你不能出纰漏,千万小心。”于是一行人上车,在车辆的夹缝中穿行,冯子卿望着群峰,吟起一首古乐府诗:“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泪沾襟……”赵莉望着冯子卿,悄悄对柳明说:“跟他在一起,堵车的经历都值得留恋。”

四天后,一行人到了五台山。柳明在朔州拍了大量古代建筑、雕塑和壁画的片子,他一直很兴奋,说这是他当记者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还说如果不为生计所迫,他决不会去经营公司。赵莉对冯子卿说,柳明当不了商人。冯子卿悄悄告诉她,柳明下岗后,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提着他的长枪短炮(照相机)走街串户,拍摄北都市的风情民俗,八点以后再去公司上班,他骨子里还是个记者。G老则诧异地问老局长:“这是个非常敬业的记者,怎么去搞公司了?”老局长只是苦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