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历史一幕 1

冯子卿和柳明下岗了。柳明办起了自己的信息咨询公司,冯子卿却失落了。最初,冯子卿还觉得挺惬意:工作一辈子了,现在每天山间看书窗下品茗,百无聊赖时,到柳明的公司转一圈,冯子卿觉得这样很好。但是不久问题就出现了。首先是生存的问题,冯子卿从骤然减少的工资中抽出一百元备用,以为剩下的四百元足以生存,可是他很快发现,这不过是个愿望而已。过去从不计算钱财的他,现在不得不斤斤计较每一分钱,他出门从不打车,地铁两块钱,他就坐几角钱的公共汽车,能骑车就骑车。有时连吃饭都省了,不是不饿,是太贵了,小摊上的煎饼也得两块钱!冯子卿到柳明的公司去,看到柳明的忙碌,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才四十多岁。每天傍晚,他都站在天阳山大院当中,望着天边那一抹且行且远的夕阳,一种油尽灯枯的乏味阴影不时掠过心头。他想,今后一辈子难道就这样过去了?

也正在这一时期,冯子卿接到母亲的电话,说他的父亲病重住院,要他回去一趟,他跟赵莉打了个招呼,就匆匆回北京了。

冯子卿回到北京,看到父母明显地衰老了,父亲因脑血栓住进医院,虽经抢救,还是留下了半身不遂。冯子卿到医院里看望父亲,父亲尚能说话,颤巍巍地嘱他好好工作,争取进步。父亲还问到庞勤勤的情况,说孙女常有信来,庞勤勤也常寄钱回来,但她们为什么不回国工作?冯子卿知道,像父亲这样的老革命也只有这样的愿望了。他心里很沉重,在医院待了很久,回家已是很晚了。

母亲还在等他,她似乎有什么事情要说。冯子卿的母亲八十多岁了,是一个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但是一生坎坷。母亲坐在床边,昏暗的台灯下,母亲雕像般地坐着,可以感觉到,她一定等了很久。母亲从床边老旧的桌子里掏出一个牛皮纸的信封,冯子卿看到,这是一个磨损了的旧信封。母亲说:“子卿,妈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大概来日无多了。我这一生什么都经历过了,这一辈子只有一件事妈挂在心上,这件事不了,妈死不瞑目。就是给你姥爷修坟立碑。”冯子卿清楚地看到,母亲说这话的时候,苍老的脸上挂着一串泪珠。他坐下来,接过那个破旧的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已经发黄的老照片,一位英姿勃发的八路军干部凝视着他。母亲说:“这是你姥爷。”冯子卿搂住妈妈的肩膀,用纸巾轻轻擦掉母亲脸上的泪痕,说:“妈,姥爷修坟立碑这事我来办。我这次回来有时间,你慢慢说。”冯子卿记忆中的外祖母,是一个慈祥豁达的极其漂亮的老人,但是有关外祖父的事,父母从来没有提到过,似乎一直在刻意回避什么,他也没有深究,在他的心中,这件事一直是个谜。

母亲平静地轻声说道:“你姥爷是被冤杀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