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艺术危机G点 2

网络媒体Propublica获得2011普利策奖的理由,即是“作为一个为观众利益而生产调查性报道的新闻工作室”,是不是能给艺术家的工作某种启发?”(来自《新周刊》)而感恩节《艺术日志》则罗列了这个时代应该感谢的艺术家,理由是“他们的作品都很有胆量而且直言不讳。在这个政治和经济动荡、失业率创历史新高的年代,艺术家在刺激谈话、团结以及政治想象力中扮演的角色从来没有如此重要过”。(来自《艺术眼》编译)这些应该都能提示在转型当口的大背景下,国内艺术展览应该重新承担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态度。因此,当代艺术展览需要反映或提示的正是官方和民间叙事立场、角度、理念、出发点以及通路等等众多不同的结果。卯丁显然深谙此道。这两个展览从某种角度说,更重要的意义是刺激艺术展览价值观判断的变轨,从而让艺术仍然能够在介入社会过程中显示它足够的分量。而有价值的展览恰恰是能否回应当下社会在结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判断上的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抑或可当做一种有效的刺激和推动。反之,那些浅尝辄止和建立在以市场为唯一标准上的商业性艺术展览和活动,才是今天艺术界走向危机G点的内在原因。

或许在第一个展览里,很多观者对卯丁有计划调查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村文明被解构的思考,可能不能像艺术家们深入湘西农村腹地两年多那样感同身受,只会简单地理解为碰到了好题材。但这次广州的展览及其讨论,则将卯丁的策展理念呈现得十分清晰。我之所以推荐这两个展览,是因为艺术界如果换一种角度来做艺术,可能艺术介入社会的价值会更大,人们也会更珍惜艺术的意义。同时该展览也能够重新提示我们对社会问题的艺术介入和思考方式,而不是资本一手遮天,牛×烘烘而没有实质性意义的展览所能及的——倘若哪天吕澎和彭锋等权力教授们转向策划此类具有更大社会学意义的展览,我将撰文写赞美诗。

在前后相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卯丁策划了今年艺术界极为重要的第二个以社会性热点为题材的展览,而这个展览的时间点恰恰对应了三年前那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就是借助时间上的敏感点,卯丁和他的团队推出了这个以金融危机为题材,名为《走过一千零一夜——金融危机三周年后我们的今天》的展览。展览背后的价值诉求是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观察与介入社会经济生活。每个人都身处经济结构秩序当中,当这种生活发生变化的时候,社会的正常需求和此前平稳的结构关系就被打破。郎咸平说他不知道论坛的主题一定是客套话,因为他正是将演讲的视角导入到打破经济结构秩序的那场金融危机的背后主凶,这也从经济学的角度回应了主创艺术家魏艺的五十六米长卷油画《2008.10某日阴有小雨》。除此之外,呈现制造业受到巨大冲击的装置作品《是谁肢解了我的躯体》,图片作品《困境中的制造业工厂》以及影像作品《穿越金海岸》,也一并记录了工厂衰败,工人难以续工的现实景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