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顾颉刚缘何交恶 6

孙氏之推理可谓独辟溪径,异军突起,为近现代研究所罕见,令人耳目一新。但细加琢磨,似仍有不能服人之处。其一,孙氏引用的唯一直接证据是顾潮所言,而从顾潮所写的这段文字中,看不出引用诸如顾颉刚《自传》、日记,或其它相关的证据材料,只是她自己这么一说。显然,作为1946年出生的顾潮是不会比当时人对“盐谷一案”知道得更多、更准确的。这就出现了第二个问题,即1936年胡适在致苏雪林的信中,明确有“通伯先生当日误信一小人张凤举之言,说鲁迅小说史是抄袭盐谷温的,就使鲁迅终生不忘此仇恨!”之语。这就是说,此事与顾颉刚无涉,事情坏在“小人张凤举”之手。面对这份颇有说服力的证据,深感绕不过去的孙玉祥做了如此辩解:“胡适这样说还是为了替陈源洗刷,也掩护了顾颉刚(那‘小人’不是顾颉刚,而是张凤举)。可谓用心良苦。可惜,顾颉刚的后人并不领情,还是白纸黑字地将这个‘功劳’算在了自己父亲头上。胡适若在地下有知,恐怕真会啼笑皆非。”[9]

顾颉刚的后人“不领情”固然是自己的失误或有其他考虑,但非要说胡列举了“小人张凤举”就是为了掩护顾颉刚,在逻辑上可以讲得通,但在证据上仍难令人信服。如果说他为掩护顾颉刚而凭空弄出一个小人张凤举来做靶子,恐怕一生都在提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胡适地下有知,也一定会“啼笑皆非”的吧。

[1]《倦眼朦胧集》,陈漱渝 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2]《鲁迅为什么刻薄顾颉刚》,孙玉祥 ,载《百年潮》2004年4期。

[3]《最是文人》76页,胡文辉 著安徽文艺出版社,“野火文丛”之一,2000年4月版。

[4]《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载《奔涛》半月刊,第一卷第2期,1937年。

[5]《胡适来往书信选》(中),339页,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6] 《鲁迅:最受诬蔑的人》59页,房向东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出版。

[7] 《鲁迅为什么刻薄顾颉刚》,孙玉祥 ,载《百年潮》2004年4期。

[8、9]《鲁迅为什么刻薄顾颉刚》,孙玉祥 ,载《百年潮》2004年4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