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使人民生灵涂炭
柏辉章接到胡宗南关于撤退的命令,随即电令第102师各团开始撤出上海,奉命集结于青浦西北地区,以掩护友军快速开进保卫南京的外围前沿阵地。
13日,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的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至此,在历经3个月的血雨腥风之后,淞沪会战终于拉下了帷幕。上海的陷落,使相距300多公里外的中国首都南京处于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淞沪会战是国军在抗战中投入部队最多(前后共约73个师),战斗最为惨烈悲壮的一仗。这次会战可以说政略意义远大过军事方面,它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梦想,表现了中国抗战的决心,同时也给了愤懑的国人以清醒的认识:战争,打的是国家实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要抗敌御侮必须冷静而实事求是地从长计议。
被炮火洗礼的四行仓库
由于我军下达撤退命令仓促,原有的参谋作业全部打乱,以致调度指挥失控,统帅部对战场许多部队都不明其位置所在,致使敌军如入无人之境,日军以飞机在天上轰炸扫射,地面部队穷追不舍,势如破竹,很快即攻占了上海周围多个乡镇。
我军撤退匆忙,各级指挥人员没有适当的部署,部队完全乱了章法,局面陷入极度紊乱。由于不能切实地掌握部队,撤退时又无鲜明的目标,造成部队各自为政,结果由大撤退演变成了全面大溃退。
“独裁”是向来为人所诟病蒋介石之处,会战开始后蒋介石不断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不长时间就集聚了70个师的军队于上海,由此足以显示了“独裁”可在战时迅捷会聚全国之力的超级效率。但由于蒋介石当时过于迷信国际联盟和九国公约签字国对日本施加的压力,导致错失了及时有组织撤退的良机,造成了撤退中的混乱局面。
3个多月前,全国各地的军队在国家紧急动员下,以条件极为差劣的状况投入到这一混乱的大战场,其中绝大多数官兵甚至从来没有见过飞机和坦克车,至于毒气炸弹就更是闻所未闻。在这80多天里,他们稀里糊涂地打了一场从未打过的硬仗。现在撤退了,也稀里糊涂地发现自己还活着。由于通讯阻绝、情况不明,沿途的艰难险象更是络绎不绝。
淞沪战略退却后,紧接着的是激烈悲壮的南京保卫战。
抗日救亡,纵遇悬崖不勒马
11月8日,柏辉章接到命令,要求第102师迅速撤出上海。柏辉章即与胡松林及师部参谋人员商讨撤退方案并马上得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