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以突然袭击方式,悍然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为了化解抵消国际社会的谴责,日本随即扶持清朝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我东北地区建立了傀儡“满洲帝国”伪政权。日本此举不过是想推出一个貌似政治合法的幌子,以显示关东军并不意在占领满洲,而只是帮助当地人民建立一个“自由的新国家”。

侵略中国,是日本的一个既定基本国策。自明维治新以来,日本就走上了一个现代化的道路。于是,建军备战,野心侵略中国就逐渐成了他们的国策。甲午战争日本从中国捞尽好处,日俄争霸日本在我国东北又得尽了利益,所以觊觎中国之心就一直没死,这点从其外相田中角荣的《田中奏折》中就不难看出。他说:“要面对世界必须先要取得中国,要取得中国之前先要取得满洲。”日本要侵略中国的借口是争取生存空间,因为日本太小、人口太多,所以要侵略中国。

随着马占山打响抗战的第一枪后,全国抗战呼声日益如火如荼。远在西南的贵州民众,在民族危亡迫在眉睫的时刻,立即与全国民众一道,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10月初,地处黔北的遵义各校举行罢课、集会,很快发展成为全民性的抗日救亡运动。10月10日,全省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张贴壁报、刷写标语,当众演讲,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东洋鬼子从中国滚出去”、“全国实行抗日”等口号。此后,城乡各地,校内校外,时有宣传演出,抗日救亡歌声此伏彼起。

1932年1月28日,中央军和十九路军进驻上海,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淞沪抗战。淞是指当时上海的淞镇与吴淞江。吴淞江就是有名的苏州河,因为又称沪渎,所以沪便成了上海的简称。淞沪包括了上海市、上海县与所谓“公共租界及法租界”。

淞沪开战没几天,刚刚被逼迫下野不久的蒋介石,又被推举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长期与其貌合神离、游弋于各派势力间的汪精卫也担上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总裁兼行政院长,严重的外患促成了国内抗日救亡的全民共识。

人们相信蒋介石作为一个政治军事强人,抗战一定会成为国民政府的基本国策。但在此时的中国,外患严重、内忧丛生,完完全全是一盘散沙。所以,面对国民激越高昂的呼声,蒋介石提出了一个“攘外必先安内”,与国民期许背道而驰的方针。

辛亥革命后,中国就不断陷入了内战的危机,由于大大小小的内耗,接踵而至,晚清刚建立起来的脆弱工业体系遭到了严重破坏,也因连绵的内乱导致了国势更加衰微。而日本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中占尽便宜,并在其“脱亚论”的思想指导下,大肆进行军国主义扩张,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国力日渐增强。

北伐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政治、军制和财政并未得到实际的统一,旧的军阀已经打倒,新的军阀又不断涌现,中央和地方依旧貌合神离,中央政令难出华东五省。此时的中国刚结束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公开博弈的中原大战,但是旧疾未愈又添新伤,真可谓内忧外患集于一身,所以蒋介石此时认为,抗日虽是国家大计,但只能以“卧薪尝胆”的韬略而谨慎应对。

尽管蒋介石在国内没有大张旗鼓地提出抗战的概念,在外交上也不时显出软弱甚至一定程度的妥协,但“一二八”淞沪抗战后,他还是及时组织大批精锐的中央军在华北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长城抗战,书写了中国抗战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