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发现社会学似乎和新闻关系有些远,1949年,接触到一些事情,觉得当时的舆论比较一致,只是一种感觉吧,慢慢感觉到新闻也不是那么好做的了,觉得说话不能随着自己的想法去说,兴趣就渐渐淡了下来。后来又是“院系调整”,社会学系就取消了,大部分的老师和学生分到了民族学院去了。费孝通啊,潘光旦啊,这些老先生都过去了。
其实那时候对建筑也萌发了兴趣。每年的校庆,各个系都有展览,向大家介绍本专业的内容和特点,当然也包括建筑系——现在好像清华已经没有了吧,好多年都没有看到过。(我)参观过几次建筑系(的展览),那时候梁(思成)先生还在。他提出一个口号,就是“住者有其屋”。孙中山提出的是“耕者有其田”。大致意思是,眼睛要朝着广大的群众,使大家都有房子住。1949年,老解放区已经有了土改,分田地,当时对清华大学的宣传是“耕者有其田”。我从小在浙江南部很贫穷的山沟长大,对农村很熟悉,对他们的贫穷也很熟悉,也亲眼看到国民党的腐败。因此对共产党的主张,还是很拥护的。我觉得“耕者有其田”已经赶不上了,那这个“住者有其屋”,还是可以赶上的,还是很吸引人的事情。
那时记者也当不成了,社会学也被取消了,我自己觉得真的没意思,干脆就转入建筑系。那时清华建筑系是梁先生1946年创办,里面都是些很年轻的教师,刚刚毕业的,抗战时期在后方做建设的。我们当时是哪个老师好,我们就喜欢哪门课。有些老师,对我的人生和性格影响挺大的,其中有一位高庄先生,是做雕塑的。国徽是梁思成先生带领一个集体做的,最后要做成一个有立体、有厚度的实体的时候,是由高先生制作的。他做了些修改,是一些很好的决定性的修改。高先生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眼睛里根本揉不了沙子。对学生又和善,又严厉,你别出毛病,你要出毛病,他就很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