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井忍:东京书房(1)

樱花树下,实地采访东京独立书店。

在大型连锁书店和网络书店的冲击下,全世界独立书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独立书店人如履薄冰,心有戚戚焉。然而,在邻国日本,这个孕育了全球最大、最密集书店街的国度,一批隐隐预示着新时代日本风格的书店正在萌芽,并逐渐成熟。它们藏在城市的某一处,安静低调地坚持着……

从“高调系”转到邻家小书店

专访SPBS店长铃木美波

采访时间:2015年4月

与日本朋友聊天,他说最近在东京的外国游客激增:“你到涩谷站前十字路口看看,到处都是外国人!都在拍那个交叉口。以前真没有那么多外国人。”

从涩谷车站出来,与忠犬八公像打个招呼,眼前就是少男少女和外国游客的天下:他们都在寻找日本的时髦、新潮和流行。出涩谷站后步行约十分钟,便到了神山町商店街。这条街全无涩谷的时髦感觉,而是散发着昭和时代的温馨和亲切。一路下去,右边是米店(出售大米和糙米),左边则是教会和医院。再走五分钟,过了肉店边上的停车场,就是Shibuya Publishing&Booksellers(简称SPBS)。

第一次采访SPBS是2009年冬日,正逢SPBS与Levi\'s合作,落地橱窗里面挂着几条牛仔裤,让人误以为是服装店。约七十坪(一坪约合三点三平方米)的店面格局细狭,当时的店长跟我说,这个地方之前是一家专做布丁的点心厂。记得那天踏入店里,眼前是一条三十米的长桌,因为店铺尽头的墙上安着一面镜子,反射下的桌子更是长得有点魔幻了。

不知道是否受了布丁厂的启发,在对SPBS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代表人(CEO)福井盛太和设计师中村拓志开始质疑大量生产、大量流通的现代书业理念,产生了“当场制作、当场贩卖”的想法,可以说是用面包店的理念完成了SPBS店铺的设计。店面结构五年间基本没变,前半部分是书店,后边的玻璃房就是编辑部。SPBS想成为“能看到对方的书店”——顾客能看到编辑,编辑也能看到顾客,彼此交流了解,这是SPBS的出发点。

这次向SPBS约采访时,负责公关部门的年轻男子说:“您当时进行采访时我还没进公司,但应该有不少变化。欢迎来重访!”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