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私人藏书馆(1)

《读书俱乐部》是北京电台唯一的一档读书访谈类节目,而且是日播,因此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作家、编辑、书评人、书友等,也会有很多编辑通过各种方式向我推荐一些新书、好书。我很喜欢与编辑聊天,因为他们对一本书的要点、亮点了解得十分准确,瞬间就让你对某本书有了阅读的欲望。记得一位叫朱策英的编辑跟我说起《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一听名字就勾起了我的兴趣。

写希特勒的书太多了,他身上也有太多的标签:战争狂人,独裁分子,素食主义者,天才演说家,等等。但《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极其不寻常的视角。

希特勒是很爱读书的,他有一个私人图书馆,拥有1.6万本私人藏书。他读书的时候谁都不能打扰,就连其情人艾娃·布劳恩打扰他读书,都会被他严厉地训斥一顿。他的书房外还挂了一个告牌,上面写着:保持绝对的安静。

对于自己比较喜欢看的书,希特勒会反复阅读,而且会在上面勾画重点,做批注。他读书速度特别快,快的时候一晚上能读一本甚至两本。他记性还特别好,第二天他给同事和朋友复述书里面的细节,能把他勾画的一些重点很完整地讲出来。

不得不承认希特勒的这种吸收能力和表达能力与天赋有关。他读书做批注的特点就是画横线,画竖线,然后写感叹号,画问号,偶尔写几句话。这种东西特别多,这说明他精读书籍。人们在他的书上发现其中一页有一个大的手印,大家猜测这是希特勒的,说他的手可能在这个地方停留了很长时间所以才印上了手印。那应该是他在一战的时候看的,别人可能在休息聊天,他却在看书,因为当时在战壕里面,有泥,所以刚好有一个手印。

希特勒从小就有出人头地的强烈欲望,他最早是想当画家,考维也纳艺术学院没考上,他就退而求其次想做一个建筑师,可惜他中学没有毕业所以考不了建筑学院,最后他就通过在街头卖画来谋生。但他一直没有停止阅读。

1915年11月底,这个星期一沉闷无聊,巴伐利亚第16步兵团预备役下士阿道夫·希特勒从兵营中走了出来,朝着佛尼斯小镇走去。他不是去买烟或酒,而是去买一本书——《柏林》,由德国著名艺术评论家马克思·奥斯邦撰写的柏林建筑史。

这本《柏林》对他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我们知道希特勒掌权以后,对柏林的建筑进行了大肆的改造,其实就是这本书对他的影响。他认为在一战的后期,柏林的建筑实际上已经非常堕落了,他的目标就是把柏林改造成世界之都。比如在柏林奥运会前,希特勒让一个特别信任的建筑师执行他的思想,把很多建筑都改造了。他不但改造首都,还改造了德国其他的很多有名的城市。这个改造随着他的倒台没有完全完成,但说明《柏林》这本书对他影响非常深刻的。

那么,希特勒为什么对建筑这么关注呢?因为他觉得建筑不仅仅是建筑,它们能够反应当时国民的思想。

在遇到导师爱卡特之前,希特勒只是随意看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东西,遇到爱卡特之后,爱卡特直接对他进行引导,告诉他看什么样的书,还指导他怎么写作。希特勒结合自己的一些爱好,打造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也就是纳粹主义思想,然后传递给当时的德国人民。

关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态度,我说一点,可能中国读者会觉得特别诧异,因为讲到这里面的主角是亨利·福特,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他是当时世界闻名的非常极端的反犹人物,写了《国际犹太人》这本书。希特勒说,福特的思想是他的源泉,福特的这本书把犹太势力对世界的影响夸大了。他的一个观点是说,如果美国政客不采取一些极端措施的话,美国在若干年之后会被犹太人控制。所以希特勒就想,我们德国为什么在一战失败了,如果我们德国不采取措施的话,很可能整个国家也被犹太人控制了。他觉得一战德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犹太人的出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