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读书决定未来(2)

汪中求对利用零碎时间很有心得,因为毕竟一生当中有很多时间是零碎的,比如上班路上的时间,开会前的时间,等飞机的时间……虽然不能用这种时间做一件大事,但是可以用来处理些小问题,读几页书。

这个完全是一个民族习惯的问题。我坐过以色列的航班,那次航班是北京飞特拉维夫的,乘客里大概有一半是华人,还有四成是以色列人,还有一成大概是别的地方的人。我看到以色列人绝大部分都在看书,当然也会睡觉,因为时间太长。但是他们一醒过来,看书的人占很大比重。而华人当中绝大部分人都是不看书的,当然,有些华人是在处理公务,但整体上看确实跟以色列人有很大的差别。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问问大家,零碎的时间里你究竟在干什么。我并不是强制大家零碎时间一定要读书,但是如果利用零碎时间处理掉一些琐事,也可以换来整块的时间读书。再举个例子,你总会有同学啊朋友啊,不经常联系,他们可能会怪你。现在大家都这么忙,你要专门拿一个上午的时间跟他们寒暄问候是不划算的,所以你可以利用零散时间跟他们打个招呼,沟通一下。

我记得傅雷老先生曾反复提醒儿子:阅读不宜老拣轻松的东西做消遣,应该每年选定一两部名著用功细读,或者字数比较多的,或者意思有些生涩的。读这样的书,你会去思考一些东西。如果不愿意费工夫,只看快餐读物,只进行轻阅读,就不利于境界的提升。对此,汪中求也有他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读书可以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用眼睛,就跟街上看美女差不多。这个好看,随便翻翻,感觉舒服,感觉爽,不过脑,也不过心,看过去就过去了。这种读书其实意义不是太大,纯粹就是让五官减少了无聊感,或者说抵抗了寂寞。我身边的同胞们这样读书的其实不少。

第二种读书境界比第一种稍高一点,就是读一些对自己的工作、谋生、社交有帮助的书。这种读书是功利性的,我把它叫作用大脑读书。

第三种境界是用心读书,这种阅读是为了让自己的精神更丰满。比如说读《长恨歌》、《琵琶行》,这种东西你读了没什么显著的作用,你成不了一个语文老师,也不可能从事专门的研究工作,但是读了之后你的精神世界会更充实。这是最高层次的读书。我可以说,身边的同胞们,可能有一半的人停留在第一种境界,三成的人停留在第二种境界,只有极少数,百分之十几的人才可能达到第三种境界。

汪中求在唏嘘之后给我描绘了一个他看到的场景,一个妇女在打牌,她的手臂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受伤了,绑着绷带,只有一只手可以动,可是她还是要打牌。怎么打呢,她拿了一个盛月饼的盒子,装了一盒米,把牌插在米上。汪中求说,有那种精神,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

我理解汪中求的意思。如果人的欲望足够大,任何困难都不是问题,但大部分人没有把欲望投向读书这件事,因为很多人觉得读书这件事请没有用处,所以总是把它排在各种欲望的后面。

我们通常会有身体上的不适和精神上的不适,后者更多,可能突然就不适了。身体的不适可以医治,精神上的不适用什么方法解决呢?有的人抽支烟,喝顿酒,或者找个朋友闲扯,或者出去搞个体育活动,还有一个所有人都适用的方法,那就是读书。通过读书,你可以让自己的心有一个安放的地方。书就像一个魔法盒,你的心放到里面就不会晃荡乱动。这个非常重要。你只要注意观察一下读书的人,你就会发现,他们不太会觉得手没地方放,相对来说比较淡定,不会慌乱。反过来,一个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的人,把他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他会不知道如何应对,因为他没有把自己的灵魂安放在一个很好的地方,也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安放的方法。这就很成问题了。

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在新媒体环境下长大的,他们会对各种生动的影像充满好奇心,反而跟文字有了一定的距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