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三百七十五把钥匙(1)

1991年1月4日凌晨,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在台北荣民总医院自杀身亡,掀起了轩然大波。三毛并未留下任何遗书,至今,她的死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在2011年1月4日,在三毛离开我们二十周年之际,三毛的最后一封信面世了。将这封信呈献给我们的人是三毛生前好友眭澔平。他和三毛有一个约定:合出一本书,合走一段路,合作一张唱片。

为了这一份故人留下的功课,眭澔平走上了三毛未完成的旅途,继续三毛在文学、音乐和旅行上的梦想,用二十年的时光,二十个三毛的故事,二十首纪念三毛的歌曲,二十段三毛尘封的录音,二十幅为三毛创作的画卷,以及二十年、一百八十多个国家的旅行记录,为三毛,为读者,也为自己完成了这部作品。

眭澔平曾经是台湾家喻户晓的主持人,口才极佳,上节目之前经过交流,我感觉此人真乃“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典范。他经历非常丰富,精力也极其旺盛,岁月的沧桑挡不住他炽热的目光。两个小时的访谈仿佛让我穿越到了当年,见证了他和三毛的这段交情——他们应该算是忘年交。

三毛大我将近十七岁。以前,三毛会看我的电视新闻,我会读她的美好的散文,这两个文虽然不一样,却让我们在认识之前对彼此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写第四本书《台湾的风云人物据点》,我选了台湾八位非常杰出的人士,我不想做那种常见的比较肤浅、轻薄、短小的电视报道,我想做一个比较深度的心灵访谈。做了三毛的访谈之后,我就跟她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因为发现我们有相当多的共同的特质,我们俩最喜欢的三本书,几乎是完全一样的。第一本是《红楼梦》,第二本是法国人写的《小王子》,第三本是美国人写的《麦田的守望者》。当我们谈到这三本书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简直有了完整的心灵交流,感觉到其实人生不只要寻找一个可以恋爱结婚的伴侣,更可贵的是寻找一个所谓的心灵伴侣。这就是我用《红楼梦》的五个人物来写三毛的五个性格特质,她为此拍案叫绝的原因。

与三毛初识,我觉得她是六个字可以形容的:温暖,真诚,热情。但是她有很多面,她有着“唯恐夜深花睡去”的史湘云的浪漫,有着充满才情而且又敏感多疑的林黛玉的才华,又有着相当自我、孤独、忧郁的个性。其实她也像王熙凤那样漂亮、能干、大方,而且主动关心别人,把她自己的家料理得井井有条,像大观园一样。但是她最可爱的一面在于,她像贾宝玉一样,拥有一颗非常贪玩、调皮的赤子之心。而且,她还有知进退、懂自律、喜怒不形于色的薛宝钗的一面,这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我对三毛的这些认知,真的是一种心灵聚焦、以文会友的感情,非常纯洁,而且非常深刻。

三毛去世之后,眭澔平做的最重大的决定就是辞去电视台主播的工作,放下一切光环,到英国去完成博士学位。他开始背着背包,一个人穿着短裤、背心、球鞋,自助旅行,游遍世界各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