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已断魂,终未断魂 (3)

尊严,不是靠别人施舍,而是靠自己筑造的。再是你妙语粲花,也敌不过一击之下。

李煜去求助于他痴迷不已的佛门,于仓皇中作一疏俦于佛前:“愿敌退之后,许修庙十所,造佛象百尊、菩萨千尊、斋僧万名。”又召得法眼禅师的嫡传弟子卜问前程,这位弟子只将法眼禅师在宋师渡江前入宫观赏牡丹时的一首偈念赠与李煜: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色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知大势已去的李煜,待在他的澄心堂,望着窗外,已是冬天,窗外白茫茫的一片,他提笔缓缓写下《青玉案》:

梵宫百尺同云护,渐白满苍苔路。破腊梅花李早露。银涛无际,玉山万里,寒罩江南树。

鸦啼影乱天将暮,海月纤痕映烟雾。修竹低垂孤鹤舞。杨花风弄,鹅毛天剪,总是诗人误。

国亡在即,他反而平静了,陆游说“后主益甘其言,晏然自安”,甚至还在围城中取进士三十人及第!

十一月二十七日,城外鼎沸着宋军的攻城声,静静地等着那个结局到来的李煜拿出初夏未填完的一阕《临江仙》继续填: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

李煜他是胆小者么?是。但看着此时静静地写词的词人,你又觉得不是,此时生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气,而正是这胸怀的水墨给了李煜活下去的勇气。

一个帝王国破时留得一个烈名死去就死去了,而一个词人活下来就成了丰碑。南唐不过沧海一粟,而李煜却成了千古绝唱。身为皇帝的他是懦弱的小人,而身为词人的他却是卓越超群的智者,有着超然于历史的全局观。

此时渺小的他就要被历史的大潮湮灭,倾城的劫灰里,一个伟大的词人将要破土而出。

词还未填完,城就破了。侍郎陈乔入报李煜:“城已被破了。今日国亡,皆臣等罪愆,愿加显戮,聊谢国人。”终于等了这个结果的李煜反而平静地说:“这是历数使然,卿死何益?”陈乔说:“即不杀臣,臣亦有何面目,再见国人?”当下退归私宅,投缳自尽。

勤政殿学士锺蒨,朝冠朝服,坐在堂上,闻兵已及门,召集家属,服毒俱尽。

而李煜脱下衣服,裸裎上身,率领臣僚,准备出降。路过他在宫中预先放好的柴薪,他想起曾立誓社稷失守,当携血属赴火。而此时,他平静地路过理当焚身之处,平静地打开宫门,静静地跪在那里。

城门开了,南唐,国倾了……

潘彬在宫门口刚整好军成好列,宫门就开了,他看见了跪在自己面前“肉袒”请罪的南唐国主。他回了礼,并好言抚慰,待以宾礼,又请李煜入宫换装,即日赴汴。李煜依约而去,潘彬则率数骑等在宫门外。手下悄悄问潘彬:“主帅奈何放煜入宫?倘他或觅死,如何是好?”潘彬笑道:“煜优柔寡断,既已乞降,怎肯自裁?何必过虑!”

果然李煜换装出来,与宰相等四十余人,同往汴京。

976年正月,李煜到了汴梁。宋太祖赵匡胤端坐在高高的明德楼上,而李煜白衣纱帽,跪在阙下,叩首引咎。

只听得楼上宣诏道:“上天之德,本于好生,为君之心,贵乎含垢。自乱离之云瘼,致跨据之相承,谕文告而弗宾,申吊伐而斯在。庆兹混一,加以宠绥。江南伪主李煜,承弈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惟乃先父,早荷朝恩,当尔袭位之初,未尝禀命,朕方示以宽大,每为含容,虽陈内附之言,罔效骏奔之礼。聚兵峻垒,包蓄日彰,朕欲全彼始终,去其疑间,虽颁召节,亦冀来朝,庶成玉帛之仪,岂愿干戈之役?蹇然勿顾,潜蓄阴谋,劳锐旅以徂征,傅孤城而问罪。洎闻危迫,累示招携,何迷复之不悛;果覆亡之自掇……”

然后赐其以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和右千牛上将军的虚衔,封违命侯。

字字听完,李煜俯扑在地上谢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