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红色特工面对面(3)

田云樵告诉我,他是在1929年结婚的,当时他20岁,新娘是潍县田家大院隋家的18岁长女隋培素。隋培素也是中共党员。

这是田云樵第一次来到上海。按照任作民的嘱咐,田云樵和隋培素来到上海福建路吉祥里,住在那里的吉安大旅馆。任作民说,上海的地下党组织会派人到这家旅店跟他联系,还交代了接头的暗号。

田云樵在吉安大旅馆苦等了半个月,所带的经费都用光,隋培素也因水土不服而病倒。正在焦急万分之际,上海地下党的联系人终于出现。

之后,田云樵夫妇转移到另一处安身。不过,他俩有浓重的山东口音,而且对上海陌生,不易在上海开展工作,而北平那里需要人。在上海住了两个月,田云樵夫妇奉党组织之命,到北平工作。中共上海地下党给田云樵写了接头用的信件,田云樵把这张字条缝在毯子里。途经天津时,遭到国民党士兵的搜查。士兵用刺刀挑开毯子,田云樵安之若素,处之泰然。还好,国民党士兵没有发现那封信件。

到了北平,按照联络地点以及接头信件,田云樵与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一位姓李的同志接上关系(后来才知道,这位李同志就是李培南,解放后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交给田云樵的任务是建立秘密联络点。在北平,他改名田修华,在北海附近开了一家“艺海书店”。从此,那里成为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一个接头、开会、交换情报、掩护同志的场所。

正当田云樵把北平的“艺海书店”办得风生水起的时候,突然接到地下党派人急急送来的字条:“党内有14名同志被捕,请火速转移。”

田云樵立即把“艺海书店”关闭,和妻子迅速回到故乡山东潍县。这时,田云樵失去了中共组织关系,只得在潍县中学当代课教师。1936年4月,田云樵到上海协助李一凡筹办《文化报》,终于在上海寻到党组织。

1937年,田云樵进入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习。此后,他在八路军115师工作,转战苏鲁豫皖。后来他到新四军工作,担任过江苏淮安县大队、县总队、县武工大队的队长。

1945年,田云樵在新四军苏北根据地敌工部(后来改称城市工作部)工作,部长为张登(即沙文汉的化名,解放后沙文汉任浙江省省长)。受沙文汉派遣,田云樵来到上海,跟董竹君建立了联系。在上海,他化名宋硕吾。

在上海,满口山东话的人容易引起特务怀疑。为了让田云樵在上海长期立足,沙文汉给田云樵配备了一个助手,她便是来自上海的女学生、中共党员张朝素(化名方寺)。张朝素出身于上海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在上海长大,熟悉上海。

党组织要田云樵在上海建立一个地下联络站。田云樵打算重操旧业——在上海开设一家书店,作为地下联络点。

1946年初,田云樵来到上海,在董竹君家住了三个月,逐渐适应了上海的生活。

“宋老板”看中上海市中心淮海路的一幢三层房屋,便在那里开设了书店。楼下是书店,楼上是住家,三楼则是地下党开会以及电台工作的地方。这时候,为了便于在书店用上海话接待顾客,张朝素的身份是“宋太太”,而生了孩子的隋培素则成了“奶妈”。

淮海路人多眼杂,书店很快引起特务的注意。隋培素有一次外出,回来时书店里出现搜查的特务,而“宋老板”与“宋太太”不见了踪影。

隋培素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不得不回山东老家,从此一直在山东潍县生活,直至2007年去世,享年96岁。

“宋老板”与“宋太太”躲过了警察的搜查,却无法回到淮海路书店,只得在外借住旅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