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暮路(1)

接手东北行辕主任,对陈诚来说,无异于跳进他军事生涯中一个最大的火坑。

东北的局势是蒋介石政府不能容忍中共军队在东北的存在而酿成的。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根据雅尔塔会议有关协议对日宣战,次日,百万大军进入中国东北,横扫日本关东军。11日,八路军总部下令,关内八路军向东北进发,配合苏军作战,接受日伪投降。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中共军队及党政人员奉命源源不断开赴东北。虽然有《中苏友好条约》(8月14日签订)的限制,但苏联政府对中共军队的行动睁只眼闭只眼。国民党政府军队进入东北之前,大批中共军队已进驻东北,并成立了由林彪任总司令的东北民主联军。

9月,蒋介石任命熊式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主任。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蒋介石将东北3省划为9省,并任命了各省省长。10月,蒋介石又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部司令长官,全权负责东北地区的作战。由于蒋介石不承认中共军队的接收权利,国民党军队进驻东北之初,曾遭到中共军队的武装抵制。

1946年春,苏军开始全面撤出东北,国民党新六军、新一军、七十一军、六十军、九十三军等精锐部队,陆续进入东北。双方兵力对比发生逆转,中共决定“让出大道,占领两厢”。蒋军先后攻下了沈阳、锦州、四平、长春、吉林、本溪、安东(今丹东)等重要城市,民主联军主力向北千里大撤退。蒋军由于战线过长,兵力捉襟见肘,停止追击,使民主联军主力得以渡过松花江,在北满站稳脚跟。

苏军撤退时,东北联军接收了日伪留下的大批军械,足以装备50万部队。实行土地改革后,农村青年踊跃参军,再加之收编的伪军,兵员源源不断。不到一年功夫,东北联军就迅速壮大起来,形成了一支与蒋军兵力相当、颇有战斗力的野战部队。等蒋介石清醒过来,已为时已晚。1947年春,经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后,东北的国民党军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御。5月,东北联军开始发起了夏季攻势。

此役历时50天,民主联军共歼灭国民党军8万余人,其中俘敌6万人,毙伤2万余人,收复和一度收复42座城镇,打通了南北满的联系,扩大了解放区,迫使国民党军只能固守在长春、吉林、四平、沈阳和中长路和北宁路的狭长走廊地带。南、北、东、西满的进一步沟通和南、北满主力的会师,为东北联军在东北战场集中兵力实行机动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东北局势不可收拾,蒋介石决定找人替代熊式辉和杜聿明。他先找了任北平行辕主任的李宗仁,李不干,再找国防部长白崇禧,白也不愿意接。没办法,蒋只好又拜托陈诚了。虽然知道这是一个烂摊子,但陈诚仍然“义不容辞”。

虽然陈诚在回忆录里再三强调国民党政府接收东北的迫切性,但据一些历史见征人的回忆,陈诚曾有放弃东北的打算①。据有关史料,蒋介石的态度也并不十分坚决,他原本只想屯兵锦州,马歇尔为扼制苏联政府的势力,一定要让他接管东北全境。如果上述史料确实,那么陈诚想放弃东北,也就事出有因了——或者蒋影响了陈诚,或者陈诚影响了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