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中枢(2)

涨幅确实不小,但以当时的财政状况,按虚报的官兵名额发放,国民政府难以承受,所以加薪之前,必须“裁员”。而当时美国援助的武器,只够装备12个军,每军3个师,共36个师。而这36个师并不足员,所以,陈诚建议裁減6个军部,13个师,以其兵员充实并入到12个军36个师内。

这两项工作稳步推进,其中尤以换装进度较快。至1945年4月,国械装备30个师和美械装备36个师基本完成。据当年6月份的统计,“国军”现有兵员423万,增减相抵,只减少了不到20万。这些部队本是用来反攻日军的。

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本土投下两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百万大军进入我国东北。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准备用于反攻的400万“国军”落个无用武之地。考虑到无力承担庞大的军费开支,此后又无大战可打,国民党政府决定裁军。

代表中国政府受降的荣耀落在时任中国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头上,而费力不讨好的“裁军”任务则由军政部来落实。

截至1945年底,初步整编计划完成。整编后兵力计为89个军、两个骑兵军、253个步兵师,计裁减34个军、110个师(所余之旅团营均编入步兵师)。未经整编的还有7个军、23个师,共计还有320万部队。和抗战胜利之前相比(120个军、354个师),兵力确实减少了一些,但在和平时期,这个数字仍然太庞大。

还有一个伪军要不要收编的问题。

日本投降后,各地留存下来的名目繁多的伪军,总计51个单位,约60余万人。对他们的处理办法,陆军总司令部主张遣散或留用均可。陈诚是主张遣散的。他认为,日本宣布投降的初期,伪军只要能保持身家性命就满足了,及时遣散并不困难,如果恐惧心理已去,反多奢望,遣散倒成了问题。不过,后来军政部考虑到既成事实,处理过程又有些变通:以全部编遣为原则,但如果确实需要,可以采取过渡办法。事实上,长江以南的20万伪军均照原则一律编遣了。长江以北的42万伪军,只编遣了20万人。

陈诚直接收编的伪军几乎没有。他的手下军政部军务署步兵司司长刘劲持曾派人到山东收编地方团队和伪军,本来谈好了,可以收编两个军,只等发经费和番号,结果被陈诚阻止。由于军政部长的路走不通,一些伪军头目改走戴笠的路线,如吴化文、郝鹏举、张銮基、任援道都是通过戴笠报请蒋介石批准收编的。当时,国民党内部有高官指责陈诚这样做是替共产党凑本钱,陈诚说:“他们要到共产党那里去,我求之不得,正可一锅煮掉1

未全部收编伪军来对付中共军队,成为国民党兵败大陆后国民党内一些人猛烈攻击陈诚的把柄。

国民政府战后接收工作分党、政、军三个方面进行。陈诚主要负责军事接收——派遣军队接防战备要点和大城市。这是极难措办的一项工作。近距离的部队派遣,还可以步行前进,至于远距离的派遣,就非要大量的交通工具不可了。蒋介石与美国政府签订了有关协议,一批批“国军”由美方飞机和大型船舶调运。1945年底之前,美方通过空运和海运先后运送了8个军到南京、上海、天津、汉口、北平、大连、青岛等地驻防。陈诚后来说:“由美方替我们运送这八个军,先控制着几个最重要的城市,然后再逐渐展布,陆续加强各方兵力,才奠定下‘绥靖时期’的国军基矗”

由于接收大员的贪污腐败,许多地方的接收变成了“劫搜”,弄得天怒人怨。陈诚在回忆录里心痛地写道:“因为接收接得太不像话,以至当时街头巷尾流传有‘人心思汉’(汉谓汉奸)、‘收复失地,丧尽人心’等语。可怜八年浴血抗战的结果,最后却带来了一钞胜利灾难’。”

1945年,陈诚的政治地位扶摇直上:5月,出席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5月31日,在国民党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这标志着他已进入国民党的决策中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