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大陆、右手台湾(三) 1

高层旧影

1949年已经接近尾声了。对蒋介石来说,这一年绝对是人生中最郁闷的一年。

战事不利,让他在年初宣布下野,将主持大局的位子让给了李宗仁,而此后的现实也让他的烦恼越积越多。他没能再次因丢出了烫手山芋而盘活局势,国民党在大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对于蒋介石来说,容他活跃的政治舞台也在急速缩小。

现实对于蒋介石来说,格外艰难。一个很明显的事例便是,在他身边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衣复恩:那时蒋经国跟着他,张群张岳军先生(张群,字岳军,蒋介石的结拜兄弟,时任重庆绥靖公署主任,后任“西南军政长官”)跟着他,顾祝同(国民党“五虎将”之一,时任陆军总司令)跟着他,还有他随身的几个侍卫和侍候他的人。他那时候敢信任的人不多,以前很多有相当军阶的很忠实的学生,都是要么被捉,要么投诚——在他眼里,不是投诚,是投降——所以那个时局很惨。

但蒋介石仍然牢牢地把握着国民党。从1949年5月下旬,国民政府陆续撤离南京和上海之后,蒋介石就开始密集地在台湾活动。虽然已经下野,他还是于8月在草山成立总裁办公室,通过一个叫“中央非常委员会”的组织隔着海峡掌握部队。当时的代总统李宗仁曾回忆说:

蒋先生不知底蕴,还不时在穗、台之间飞来飞去,并用尽一切威胁利诱的方法,来阻止粤籍将领和我接近。

李宗仁的回忆,显露出蒋介石在党、军、政事务上的超凡影响力和控制力。而对于大部分的国民党将领来说,“蒋委员长”也依旧是他们所信服的领导者。

刘维开(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当时李(宗仁)老是觉得他没有办法服众,底下这些人有了问题,还是去问蒋(介石)。对蒋来讲,他也很为难,他们都是他的老部属,过去都跟着他的,现在有了问题,他能不跟他们讲怎么做吗?他不能置身事外啊。而且这时他还有个身份,是中国国民党总裁,可以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来处理一些事情。

即便如此,无论在台前还是幕后,他仍无法扭转时局的走向,无法为国民党和自己打开新的局面。1949年10月,新政权在北京成立,同时解放军进入广东,局势对国民党越来越不利;10月12日,在解放军占领广州的前夕,“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再次来到了这个曾支撑他们度过了八年抗战岁月的地方。11月14日上午11点,蒋介石从台北出发,飞抵重庆。

下午四点一刻,他抵达重庆。据当时的新闻描述,“此地已充满了恐慌、惊怖和死寂的空气”。尽管如此,蒋介石还是决定留在重庆做最后一搏,但现实却很快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打击。解放军迅速突破了国民党川鄂湘防线,29日包围重庆。当天晚上10点,枪声大作,重庆解放战开打,蒋介石在蒋经国和衣复恩的陪伴下仓皇离开。

衣复恩:他那时已经下野了,住在重庆一个山区里。走的时候已经是兵荒马乱的,沿途已经相当乱了,有时他都没法坐汽车,要下来走,走到飞机场。到飞机场之后,还有一二十架飞机等在那个地方,因为要他们走了以后,最后的这些政府官员和一些随从人员才能走。他到了白市驿(机场)以后上了飞机,又等,等到最后相当危急的时候——因为不晓得共军到了什么地方,消息都没有了,一切通信中断了,所以警觉到这样不行了,才起飞。大家伙一起飞,我这个飞机一飞,其他的飞机也跟着陆续起来,这样到了成都。

刚起飞,衣复恩从驾驶舱往外看去,停机坪上来不及飞走的4架驱逐机和6架高级教练机已经陷入火海,这是衣复恩记忆中最后的重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