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大陆、右手台湾(二) 1

高层旧影

当大陆的各支队伍逐渐向南溃退,集结在沿海各地时,国民政府在台湾的军事部署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负责这项任务的,是“海军总司令”桂永清。

桂永清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毕业生,江西贵溪人。在抗战胜利后,他协助蒋介石将海军的作战舰艇发展到了428艘,总吨位近20万吨,官兵达到4万人之众。正因为他的能力,蒋介石十分信任和倚重他。在蒋介石眼中,将军队和大批物资运往台湾的最佳人选就是他。

贺海潮(海军军官学校学生):因为撤退就要撤装备,又是机器,能搬走的装备他都要搬走,装到船上来。装备装到船上以后,在上边铺了木板再装别的东西,再加一点东西,人装上去就走了。

(这样大的行动,)谁能下那么大决心来做?那时候桂永清可以,他就下了决心,把他们带过来了。

李连墀(桂永清部属):桂先生还是在我们“老总统”的直接指挥下做事情的,他在岸上装的热线,跟“老总统”直接通电话。

整个1949年,桂永清所辖的军舰每天都在海峡之间航行,每日往返超过50个航次。来自各个系统的部队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陆续登船进入台湾,这给台湾的稳定和容纳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陈诚于是立下了部队登台的新规矩。

陈履安:我父亲是个带兵的,他很清楚他是做了一件犯众怒的事情。他让所有来台湾的军队,不管是哪个部队的,只要是跟着船来到了台湾,(要做的)第一个(事),人走一边,枪摆另外一边。枪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啊,你要他把枪抛掉,在很多部队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其实这样“不可思议”的规矩,却是陈诚苦心思虑的结果。这一方面是陈诚常年带兵的经验,一方面也是为了改善国民党部队军纪不佳的形象,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将领各拥山头的情况出现在台湾。

在陈诚的整肃下,各路军队有序地进入台湾。到1949年5月,桂永清把整个国民政府的海军指挥中心搬到了台湾。

贺海潮:左营这边就叫海军军区,是最大的一个军区,后来编入了第一军区,海军总司令部就在这里。桂老总就在军区的办公楼里办公,(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他就在这边,整个海军总部从南京撤退以后,就到了左营。

据统计,1949年前后,国民政府的海军运输到台湾的军队人数超过了60万人,民众高达70万人。而在海军大举迁移台湾的同时,空军的迁移也同步在1949年年初展开。

衣复恩:空军奉令到台湾来,差不多八九成都来了。那时候空军也很民主,当时空军总部下了个命令,说凡不喜欢、不想到台湾来的,都可以不来,发遣散费(让他们)各回家乡。也有人回去了,不过大部分都到了台湾,所以空军到台湾来,(是)很完整的一个部队。

1949年年初,我们差不多都进入了台湾,那时候我们被派驻防在嘉义。嘉义的机场很大,但在美军抗日的时候被破坏得很厉害,家眷很苦,没地方住,都是在没有顶的飞机棚场里,拿报纸、竹竿糊起一间一间的房,拿稻草铺地,就住在那个地方。也有很多家眷临时住旅馆,可是嘉义那时候很小,旅馆容不下多少人,而我们有两个大队进到嘉义,连家眷一共差不多有一万人。

衣复恩率队落脚在嘉义的水上机场,但他的航行却远未结束。尽管空军大部已移往台湾,但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衣复恩还是经常往返于两岸之间,有时是率队为陷于劣势的“国军”运补军火,有时则是执行他个人的秘密任务——在空军第十大队队长之外,他还另有一个身份:蒋介石的私人飞行员。在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这段时光里,他曾多次搭载蒋氏父子飞越海峡,视察军务、勘察军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