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 (波兰)亨利克·显克维奇

Henryk Sienkiewicz (1846 — 1916)

(波兰)亨利克·显克维奇

亨利克·显克维奇,波兰小说家。生于波德拉什地区奥克热雅村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九岁随父母迁入文齐奇纳村,十二岁考入华沙初级中学,十六岁时全家迁居华沙。1866年考入华沙大学医学系,一年后转入文学系;因抗议沙俄政府的专横,未待毕业便愤然离校。

1872年他以李特沃斯的笔名开始在《波兰报》等刊物上发表讽刺小品和政论文章。同年出版第一部中篇小说《徒劳无益》。1875年成为《波兰报》常任撰稿人,同年发表小说《田园诗情》。1876年作为该报特派记者取道法国赴西欧、美国旅行采访。在美国生活两年,撰写了两卷《旅美书简》以及《灯塔看守人》、《为了面包》等一些中短篇小说。

1879年后,显克维奇又旅居意大利和法国,直到1882年才返回波兰。在此期间,写成剧本《一张纸牌》、《谁之罪》和中篇小说《黄金国》等,为转向戏剧和历史小说创作做了准备。

1883至1888年,陆续出版历史小说三部曲,即《火与剑》(1884)、《洪流》(1886)和《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1888),反映十七世纪波兰人民抗击外族侵略的历史。三部曲气势宏伟、情节曲折、想象丰富、文笔流畅,在读者中引起巨大的反响。继三部曲之后,又完成了两部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1896)和《十字军骑士》(1900)。其中《你往何处去?》通过一对罗马青年男女痛苦曲折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尼禄迫害基督徒的暴行,被公认为是作者的顶峰之作。

除历史小说外,显克维奇也写过现实主义生活的小说,如《毫无准则》(1891)和《波瓦涅茨基一家》(1895)等。

1905年,显克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的评语是:“显克维奇的成就深深植根于波兰文学传统之中,特别是史诗,在他的作品中发展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这一切都为他赢得了波兰人民的爱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显克维奇移居瑞士,在那里成立了波兰战争牺牲者救济委员会,并任该会主席。

二十世纪后,显克维奇的思想逐渐衰退,出现保守倾向。后期致力于写作最后一部小说《军团》,但未完成,1916年便在瑞士去世。

早在二十世纪初,我国就开始介绍显克维奇的作品。1909年鲁迅编的《域外小说集》中收了周作人译的显克维奇的三个短篇:《燈台守》、《乐人扬柯》和《天使》。鲁迅认为显克维奇的作品是“叫喊”,是“反抗”,他的小说艺术特色是“警拔”,“又不以失败收场,有声有色,总能使读者欣然‘终卷’”。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你往何处去?》。

新中国成立前,显克维奇的作品大多从其他文字转译;建国后,我国培养出一批波兰语专家,他的很多作品都译自原文。197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十字军骑士》,1980年出版《你往何处去?》;1987年,漓江出版社出版《第三个女人》;201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八卷本《显克维奇选集》。

1981年,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出版了《你往何处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