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逆袭和男人的溃退(1)

文|何雄飞

男人没了,这个世界已经成为女上男下的“她世纪”。娘炮的韩剧占领电视,雌雄同体的审美霸占T台。

热爱金条和舞蹈的中国大妈接管了这个国家的胡同、街道和广场。24 位剩女坐镇主场,慢条斯理地挑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剩男。丈母娘、未婚女青年成为中国高房价推手之一。中国女硕士压倒男硕士,让象牙塔成了名副其实的女儿国。近八成中国女人掌管着家里的钱袋子,让男人抽根烟约个炮都要依靠节衣缩食才得以实现。

“男研究生都去哪儿了?!”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李伟追问。最近三年,他带过的七名全日制研究生中,没有一个男人。这让他下乡搞调研时,不能享受随时下河洗澡的爽快,他不得已只能把女人当男人使,让她们背采集数据的机器、拎行李。

教育部的一组数据表明,在中国,女研究生“逆袭”了:2010 年,全国女硕士首次超过男生,在当年的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占50.36%,比男生多了近万人。而到了2012 年,全国143 万余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已比男生多4万人。中国的象牙塔,成了女儿国。

从中小学开始,中国人就在疾呼“拯救男孩”。“男生已经被女生全面超越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调查发现,上海中小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几乎每个科目女生的平均成绩都高于男生,就连一向被视作男生强项的数理化,女生成绩亦大幅领先。

事实上,“阴盛阳衰”已在中国校园持续多年。有媒体报道,2006年至2007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中,65%是女生;2010年,大学录取考生中,女生比男生多33万人;2012年高考,江苏、广东、福建、云南、辽宁、吉林、天津、新疆、广西的文理科“状元”,均被女生夺得。

校园变成女儿国,中国并非孤例。英国《金融时报》发现,女孩们彻底征服了发达国家的教室,使教育工作者为如何拯救落后的男孩而大伤脑筋。这种胜利一直延续到大学——进入大学的女性多过男性。在美国,25 岁以下的大学生中有55% 是女性。在美国,女学者的著作发行量已经赶超男性学者。在化学和生物学科里,超过50%的理科学士学位由女性获得。2003 年一项对八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女生学习占优的有22 个国家,而男生占优的仅有3 个国家。

“男孩危机”并非只是学习上的弱势,更令人担忧的是雄性气概的缺失。女汉子和花美男的流行正是社会性别演变最明显的写照。

科技博客Geekosystem创始人丹·艾布拉姆斯(Dan Abrams)写了本厚书,书名是《男性衰落:铁证如山,女性是更好的警察、司机、赌徒、间谍、世界领袖、品酒行家、对冲基金经理和几乎其他所有职业》。在书架上,类似宣告男人没落的畅销书还包括《男人的末日》《男人一无是处?》《拿出男子汉模样:女性崛起如何让男人变成男孩》……

对冲基金调查公司(Hedge Fund Research)认为,美国女性投资者正在崛起,2000 年至2009 年,女性对冲基金经理的平均年回报率为9%,比男性的5.82%几乎高出一倍。《商业周刊》数据显示,由女性管理的基金在经济衰退期间的倒闭数量只有男性的一半。

“在基金经理中占3% 的女性比占97% 的男性更加出色,一想到这一点就令人吃惊不已。” 丹说,“相比男性,女性无疑更加倾向于规避风险,思考也更加周到细致。”丹还发现,许多研究都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加优秀。比如,她们更能忍受疼痛,更能承受压力,是更好的学生和投资者,也更善于领会有趣的笑话。一个名为“男人们现在很生气”的男性俱乐部看了很不爽,强烈要求炒他鱿鱼。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