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自然撒欢,在行走中成长

一直觉得西方的小孩很独立,无论是语言还是思维、行为,有人总结后发现,西方人经常带着孩子四处旅行,让孩子在大自然中释放天性,去身临其境感受与体验真实的存在,在实践中成长。而大多数中国人总是要求孩子“读万卷书”,却忘了要他们“行万里路”,于是生活中出现了很多啼笑皆非的画面:孩子上大学了,每次开学就带着几大箱衣服袜子去,因为他们只知道换,不知道洗;孩子出门只会打的,因为分不清楚方向会迷路;到田野里去,孩子看到一望无际的麦苗会大呼“好多韭菜”;孩子会冷漠且毫无怜悯地拿着烟头去烫流浪狗,用高跟鞋踩流浪猫等。

爱铁强是经常与我一起玩户外的好友,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自驾发烧友,他家的儿子小铁也继承了他的禀性,喜欢去大自然中撒欢。记得第一次见到小铁是在好几年前一次户外的年终聚会上,小铁那时才3岁多。晚上7点,夜幕刚刚降临,户外的晚餐才刚刚开始,小铁却已昏昏欲睡。吃完饭后继续篝火晚会,夜深了,大家都昏昏欲睡时,小铁开始精神抖擞,把可怜的老铁折磨得一夜不得安宁。此后与小铁接触的机会不是很多,但总会在网络上看到他与老铁一起出行的文字记录与照片。每次出行,小铁总是自己背一个小包走在前面,包里装着食物、水或玩具等。小铁是老铁户外的死党,他总是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更能吃苦、更能耐劳,当然也更健康,他的眼界也比同龄的孩子更开阔,知晓和了解到的东西也更多。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达到的效果或许是相同的。有次他们去爬山,很多成年人下山后都疲惫不堪,小铁却依然活蹦乱跳。此后我的记忆一直定格在这样的一幅画面上:小铁与老铁略显疲倦地坐在大山台地上休息,一大一小两个包抵在他们背上,像两座山矗立在原野里,不歪不倒。

2007年,我曾和一帮朋友去湘南桂北走村串寨,队伍中有12个大人、5个小孩,最小的阿木年仅6岁,是乖乖妹家的儿子。在火辣辣的太阳炙烤下,阿木满脸通红,汗流浃背,在崇山峻岭间和大人们一起翻山越岭,边走边掉眼泪。对他来说,没有所谓的美丽风景,没有奇特的民俗,没有规模庞大的村寨,也没有精巧的建筑,有的只是辛苦和劳累,滴不完的汗、走不完的路。路途的艰辛、沿途辛勤劳作的乡民或许能让他明白什么是“粒粒皆辛苦”。如今的阿木快小学毕业了,翻开昔日的相册,那些地理、历史课本上用枯燥、机械的文字堆砌而成的东西,会一下就活生生地跳入他的眼帘。

在没有孩子时,我一直向往着过那种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生活,但有了孩子,我才发现孩子也是人生旅途中一幅隽永的风景。女儿薏米刚满4岁,对她来说,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在尚未满2岁时她就已经远征三亚、刚满3岁时她就在海拔1300多米的张家界天子山顶雪夜露营、不满4岁时她又去了更多的地方。去三亚,对尚不满2岁的她来说,坐飞机与坐公交没有很大的区别,大海与澡盆子也没有很大的区别,但从此她对三亚念念不忘,她常常说:有个叫三亚的地方,有很多水,叫大海,那里可以冲浪,那里有沙滩,可以光着脚走来走去,还有好多小虾小蟹,它们都是我的朋友……而张家界天子山雪夜的那次露营,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历险,雪深、风大、天气寒冷、四周无人烟、道路不通,而对于她,则只剩下兴奋,到现在她也会时时念叨。

与孩子一起去旅行,无疑压力会大大增加,但享受到的快乐也会增加。与孩子一起去旅行,我们会获得更多的笑声,通过孩子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其实,与孩子一起去旅行,不必在乎他们收获了多少,只要让他们看到,外面还有更广阔的天空。总有一天,孩子会独自背起行囊,带走我们期盼的目光,但我们不会后悔,因为我们一起在路上,一直在路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