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举轻若重”(1)

薄一波

国务院原副总理、中顾委副主任

我先就说一下举轻若重。

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期间,周总理若有所思,他是想到问题了。他问我:你在晋冀鲁豫跟伯承、小平共事多年,对他们二位工作怎么看?

我说:一个司令员,一个政治委员,各尽职责,我学到的东西不少,他们在工作上配合得很好。

周总理摇了摇头:我不是讲他们的配合,而是问你,对他们工作方法上有什么看法。

我不假思索地反问道:总理,你是老领导,那就请总理讲讲吧。

周总理说:根据我多年观察,他们两人的工作方法大不相同。小平是“举重若轻”,伯承则是“举轻若重”。你看是不是这样?

我说:完全对,这八个字概括得很准确。

接着,周总理又问我:那么,这两种工作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他没有等我来回答,就讲了自己的看法:从愿望上说,我更欣赏小平的“举重若轻”,但说句实在的话,我做不到。我同伯承同志一样,在工作上都是“举轻若重”。

周总理制订、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他的贡献非常大。

“一五”计划是从1952年着手编制,到1955年提交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前后整整用了三年多的时间。

1952年年初,根据周总理的提议,中央决定由周恩来、陈云、薄一波、李富春、聂荣臻、宋劭文6个人组成领导小组,组织领导“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同年8月试编出《五年计划轮廓草案》,并组成以周总理为团长、陈云和李富春同志为副团长的政府代表团到苏联,征询苏联政府对我“一五”计划的意见,同时商谈苏联政府援建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具体意见。那时,周总理和陈云同志在苏联大概逗留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两次会见了斯大林。这说明,苏联是重视我们的。

1955年3月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了“一五”计划草案,并建议由政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批准颁布实施。据我回忆,在陈云的指导下,计划草案曾经进行过五次重大修改。周总理也经常主持召开政务院的会议,对计划的细节一一加以研究。

“一五”计划编制得很好,执行的结果也很好,得到了党内外人士的赞扬。就是说,当时的党内外人士都很满意。

“反冒进”的问题很重要,我们都反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