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延安情(2)

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他的一个警卫参谋牺牲了这么多年,一直念念不忘。直到1973年,还那么认真地要把陈有才的坟墓给找到,这说明他的高尚品格,心中始终有他人,给人以非常深刻的教育。

周总理生前非常关心人民,特别是非常关心延安人民的生活和生产。1970年他从各个方面了解到延安人民还吃不饱饭的时候,就把地委负责人和省委负责人召集到北京开会研究。1973年6月9日,他陪外宾到延安之前,邓颖超大姐让秘书赵炜给我打电话,说外宾住在延安宾馆,周总理还住在南关招待所。南关招待所是陕甘宁边区时候的交际处,那时经常接待外边来的人。当时我对他的意图还不十分了解,但多少也想到,周总理这次一方面是陪外宾来延安;另一方面也是要解决延安人吃饱饭的问题,这就是后来周总理提出的“三变五翻”,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的问题。

6月9日这一天中午吃饭,外宾在宾馆里吃饭,南关招待所准备了两桌饭,当时安排省上的同志和延安的几位主要负责同志和周总理坐一桌,其他延安的书记专员坐一桌。坐下以后,周总理说:“今天中午,你们省上同志坐一桌,延安的书记专员、常委和我坐一桌。”这样,省上同志到另外一桌,我们都来和周总理坐到一起了。因为周总理不常回延安来,我们给准备的好酒,有茅台酒,有西凤酒,有白米,有细面馍,周总理都不吃。他只吃了一碗小米饭。他说:延安的小米很香,很好吃。他又说延安人民吃不饱饭,我咋能在延安来吃你们的好饭?周总理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延安人民没饭吃。”他是含着眼泪说这话的。他是在承担责任啊!周总理他可是全国人民的总理啊!当时周总理这么一说,我们是在延安工作啊!我是地委副书记、副专员,我们是在那儿身临其境的人,当时我们都几乎要掉下眼泪来了。

在吃饭当中他又提出来:“我要和你们商量一件事,延安用三年时间改变这个落后的面貌,五年粮食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行不行?”当时的地委书记叫徐小梅,他和其他书记、专员异口同声地说:行!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行!周总理说:“好!我就要这句话。”当时我在他左边坐着,书记在他右边,中间还隔着一个人。周总理就叫着我的名字:“拿酒来!”服务员给每个人斟了一杯酒。周总理向大家说:“为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干一杯!”这样大家都站起来,干!碰杯!碰杯的响声都很大。干杯以后,周总理从书记和我那儿开始,和每个人握手。因为大家都很激动,握手时候手劲很大,发出了声音。握手的时候,服务员在门口站着,还有炊事员们看着,后来在延安传出去:为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周总理和延安地委的领导同志击了掌。击掌,用陕西和陕北话来说,就是赌了咒、发了誓的意思。后来我一听,这么理解也很好嘛!群众传说击了掌,意思就是说,看你们当地领导能不能做到翻一番?群众说,你们看周总理这样关心我们,周总理又流了泪,又承担责任,看你地委能不能做到粮食翻一番。当时我们地委领导向周总理表了态,也确实下了决心。周总理这是1973年讲的,到1978年够5年了,那个时候还不是放得很开,1978年粮食增加了一成,到了1979年在原来的那个基础上才翻了一番。原来延安辖14个县,130多万人,平均不到500斤,后来翻一番是900斤,不到1000斤。到了1980年,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