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够解释这种语文学在1900年左右获得成功的原因。这不仅要归功于德国学术思想的输入及其在当时的威望,还因为正巧适应了当时的思想和社会形势。它一方面满足了美国人对过去,尤其是对欧洲的往昔和中世纪的怀旧情绪,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对事实、对精确性、对一种由于现代技术的成就而声威赫赫的“科学方法”进行摹仿的愿望,而这种现代科学的成功在美国又格外显著。而隐含在这种文学研究方法中的批评的相对主义,它那种考察历史先例的方法,那种公开摒弃评价任务的态度,都同一种对自己的价值判断感到困惑或怀疑的文化模式一拍即合。当时的工业生产,那种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和产品标准化所显示的巨大潜力,也给这种学说的成功帮了忙。因为大规模的生产是一种工业化的理想,而教师们方便地给学生们的成绩给分也是一种实践的需要。在今天,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够明显地看出这种文学研究的种种弊病:没有用处的烦琐的历史考证,干巴巴的事实罗列,同某种无序的怀疑主义相联系的伪科学态度,以及它所特有的批评趣味的缺乏,等等。凡此种种,使这种体系太容易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大概是由于惯性的缘故吧,这种研究方式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存在。对于那些倾慕其机械性的精确和那种超然态度的人,对于那些老实而勤勉的人,它仍然有一些吸引力。
无论人们怎样滥用这个体系,我们仍要承认,这些现象意味着一种有价值的理想的衰微。语文学曾被看做一种研究文明的总体科学。这种理想原本是为古代文化的研究提出的,后来由德国浪漫主义者把它转用到现代语言的研究上。在一些美国学术权威的纲领中……我们都能发现这种雄心勃勃的构想。
作为人文学科的文学研究的最早的思想和目的常常被人们忘却。源于赫尔德的那种浪漫主义的对于文学起源的强调,在实践中奇怪地导致了一种对盎格鲁—撒克逊和中世纪早期语言形式的研究的过分强调的倾向。这些专题都曾硬塞给学习文学的美国大学生(这种情况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这种硬要求学生掌握古英语语法和英语音系学史知识的做法,不仅影响了他们文学探索的热情,而且阻挠了许多学生完成他们的专业学习。不过浪漫主义的文学进化和连续性的观念很快就破灭了,除了一种文学作品可以被归并为种种类似成分和渊源构成的混合物的迷信之外,什么也没有留下。……
这种学术研究衰落的原因是不难看出的,在某种程度上它不仅是美国的,也是欧洲的。它要归因于浪漫主义理想的普遍衰落,归因于某种伪科学的批量生产的理想对这种浪漫主义精神的取代,而美国的文化环境更加速了这种衰落。非常明显,这种学术所固有的条顿种族主义、它的奠基者的大德意志观念,在美国只能人为地加以栽植。那种浪漫派对中世纪信仰的向往也是如此,它在一个新教势力强大的商业化社会里同样难以扎根。在美国造成这种学术衰落的社会和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比欧洲更为明显。同欧陆那些大都市里的大学(如巴黎大学、布拉格大学等)相比较,美国的学院和大学的文化处境更为孤立。于是学者们精心构筑起学院派的象牙塔,以此捍卫教授们的自尊和社会地位。他们沉溺于对一些“神秘”的东西的探讨。这些探讨在大学的门墙之外既不可理解也没有用处,甚至对大多数毕业后准备去小的学院和市立大学教授写作、语言和文学的学生也毫无用处。文学实践与学院派研究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这是由于自然主义文学和美国乡土文学的兴起。这些新兴文学逐渐将注意力转向贫民窟与货栈、农场与矿井,并对欧洲以及一般的理智、传统和学问持怀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