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为拖延症内疚了(2)

回想我们小时候,哪里有什么拖延症。想吃就吃,想玩就玩,肆无忌惮。为什么长大了,拖延症就缠上了我们,不休不止呢?这是很多人内心的天问。

在我们不断长大的过程中,人开始变得不再纯粹,事也变得不再纯粹。这样一组等式出现了:

XXX事=你的成绩/你的能力/你的表现……=你

我们把某一件事等同于自己的能力,等同于自我的价值。这就导致我们不断给自己压力,把自己变得物质化、标签化。一个自己说:我一定要表现得特别好,成绩特别好,工作特别棒才行。另一个自己却说:我可能做不到。两个自己开始打架,于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你,总是瞧不起那个在下面并不完美的你。两个你分离得越开,拖延症就会越明显。

知道了拖延症的原理,如何去克服呢?

首先,我们要改变和自己对话的方式。你会发现大部分有拖延症的人,经常会说,我不得不去,我必须得怎样怎样,没时间享受生活,真的非常痛苦。这样的对话方式会让你心里的两个自我分离,一个说你赶紧去做什么,一个说我不想去做,最后变成了我必须去做。如何改变呢?从今天开始,每次你想说我必须去做的时候,把它改成我想去做,我选择去做什么。一个简单的语言的变化,就会让你心里的那个自己有更好的自主权。

其次,我们可以一开始就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木板没办法像石桥一样牢固,就在它旁边建一个安全网,这样你从A楼走到B楼就不会特别害怕了,反正掉下去也不会特别惨。现实工作中,你可以尝试想象下事情做不成最差的结果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把后果不断放大,才导致心理压力特别大。有时我录制《酷艾英语》,会担心万一我讲不好怎么办,万一我胖了怎么办,我的这些观众是不是就不喜欢我了。但后来我想,就算我胖了一些,就算录得不怎么好,还是会有一些人喜欢我的。这样一想,我就会开心一些,就算没人支持,我自己和自己聊天也是好的。就算这次不是最佳状态,但起码我迈出了第一步。所以下次,你也可以试着问一下自己,这项工作就算做不好,那又怎样。

你不需要成功,只需要尝试就好了。如果所有人都想一蹴而就,一下就成功,那世界就不会如此多彩了。如果爱迪生想一次就把电灯泡的制作材料找到,他未必能真正成功。如果所有作家想的是,出版的处女作就达到世界名著水平,那也不会有浩如烟海的文学经典了。任何的进展都是在不断修正中发生的,任何成绩都是在不断尝试中得到的。

一个人最大的痛苦来自未完成任务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以及在最后一刻完成任务而觉得任务没做好的负罪感。

你并不等于你的工作,克服拖延,尽力就好。

读书导航